趣书网

趣书网>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书价 > 第113章(第1页)

第113章(第1页)

基辛格在1974年就已预言:历史对尼克松的评价将比同代人要仁慈得多。但尼克松头脑清醒,他认为:&ldo;那要看由谁来书写历史。&rdo;尼克松辞职25周年那天,根据《华盛顿时报》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45的美国人认为水门事件的性质只是政治斗争,并非严重的犯罪行为,48的人持相反观点,7的人无话可说。

尼克松本人一直试图淡化水门事件,他在晚年说:&ldo;水门事件最初是轻微的犯罪,等我卷进去后就变成重大罪行,等报界和他们那伙人把它抓在手里,就变成国家的问题了。&rdo;&ldo;报界愿意为肯尼迪和约翰逊掩饰这类罪行,可只要我作点什么,他们就会铺天盖地地攻击我,我早该明白这一点。&rdo;(〔美〕莫尼卡。克罗利:《冬天里的尼克松》,第439─440页。)

尼克松的上述观点虽然有些道理,但却存在&ldo;只见树木,不见森林&rdo;的毛病。回顾历史,水门事件的发生实际上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美国立宪建国之初,国会一直在联邦政府的三个部门中占据主导地位。可是,自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和50年代美苏冷战以来,行政部门权力急剧膨胀,总统和白宫幕僚逐渐成为联邦政府权力中心,国会被党派利益所分化,无力对总统形成有力制衡,致使&ldo;国会政体&rdo;逐渐演变为&ldo;总统宪政&rdo;。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并兼任美军总司令,兼有英国女王和首相、法国总统和总理所具有的权限和职责。在外交和军事政策领域中,甚至出现了独断专行的&ldo;帝王总统&rdo;。

尼克松执政时期,&ldo;帝王总统&rdo;权力由外交和军事领域日益扩展到国内政治。白宫幕僚大权独揽,专横跋扈,甚至发展到建立秘密警察&ldo;管子工&rdo;的程度。最初只是&ldo;屁事&rdo;一桩的水门窃听案,实际上只是白宫幕僚一系列非法行为的冰山一角。这种现象引起了国会、新闻媒体和各界有识之士的不安和警觉。新闻媒体对水门案的揭露给立法、司法部门制衡总统和白宫幕僚的权势提供了千载良机。由于特别检察官、联邦地区法院和国会深入调查水门事件,联邦最高法院果断介入,对总统行政特权予以限制,导致尼克松被迫辞职,所谓&ldo;帝王总统&rdo;从此一蹶不振。

在历史舞台上,具有宿命性色彩的政治戏剧往往由充满偶然性的小品构成。水门案被揭露和尼克松下台的命运是一系列不可思议的错误决策与&ldo;偶然事件&rdo;汇合的结果。尼克松抱怨自己是错误的时代和错误的地点的一个&ldo;倒霉的受害者&rdo;(unfortunatevicti),并非毫无道理。如果没有白宫录音系统被偶然发现,以尼克松的智谋、胆略和成就,他或许能被列入伟大的美国总统之列。可是,尼克松不仅滥用权力,而且过于自信自负,为了青史留名,他下令录制了5000余小时的白宫办公室谈话录音。由于最高法院的铁面裁决,这些录音最终成为把他挑下总统宝座的锋利宝剑。本想流芳百世,结果却惨遭历史谴责,这种&ldo;自我弹劾&rdo;的政治悲剧不禁令后人扼腕长叹。

在美国宪政史上,罗斯福、肯尼迪和约翰逊总统都曾严重地滥用权力,之所以未被揭露,与当年新闻媒体笔下留情以及他们更会掩盖非法行为直接有关。可是,随着宪政体制的完善以及国会和媒体权力意识的提高,在强调分权与制衡的宪政体制下,&ldo;帝王总统&rdo;和白宫幕僚滥用权力、违法乱纪的行为总有一天会引发类似水门事件的政治危机。

美国自立宪建国以来先后经历过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水门事件等重大危机,但却没有出现独裁政府和专制暴政,细究其因,强调分权制衡和注重新闻自由的宪政体制功不可没。

但是,911事件对美国的宪政体制形成了强烈冲击。为了有效地打击恐怖分子,国会众议院已通过法案,扩大了执法部门进行电子窃听和信件检查的权力。联邦政府甚至设立特别军事法庭,未经大陪审团听证便起诉和审判外籍居民。新闻媒体对这些措施的反应比较克制。个别美国学者据此认为,911事件后美国已沦为神权法西斯国家。但这种提法显然有些夸张。就整体而言,美国宪政体制中分权制衡、限权政府和维护新闻自由的基本框架仍然坚强牢固。如何在打击恐怖分子、遵循正当程序、捍卫新闻自由、保护公民权利等问题上保持平衡,将是对未来美国宪政体制的严峻考验。

第二十三章

如今在美国究竟谁歧视谁?

‐‐加州大学董事会诉巴基案(1978)

西风吹,摇滚擂,如今在美国究竟谁歧视谁?

可能有人会说:这个问题难道还值得一提吗?自然是白人歧视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可是,很多美国白人认为,如果依照美国政府颁布和推行的&ldo;肯定性行动&rdo;(affirative action)政策,如今在美国社会中遭受种族歧视之害的实际上是白人。这个涉及到&ldo;逆向歧视&rdo;(reversediscriation)的复杂问题,正是曾轰动美国朝野的加利福尼亚州大学董事会诉贝基一案(rents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vbakke,1978)的缘起。

一、屡试不中的白人高材生艾伦。贝基(allan bakke)1941年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其祖辈是来自北欧挪威的移民,父亲在邮局当差,母亲是小学教师。贝基从小勤奋好学,成绩出类拔萃,曾进入过全美中学生荣誉奖学金竞赛的决赛。1959年他考入明尼苏达大学,主修机械工程。大学期间,他的平均积分成绩(gpa)为351大学毕业后,贝基投笔从戎,入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参加了越南战争。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他沉着机敏、作战勇敢,为此在四年的军旅生涯中连升数级,晋升为上尉军官。海军陆战队是越战期间美军伤亡率最高的军种,贝基因所在部队也不例外。面对战友死伤的痛苦,艾伦。贝基初步萌发了当一名医生的志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