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祈旌过去把信给了明延帝,又请旨七夕那天不穿官袍,明延帝摆摆手允了。
晏时玥的信,主要说了这么个事儿。
为了凑和纺织机和缝纫机的推广,以商部的方式,买棉、麻、苎、葛之类的种子,包括蚕,放给百姓去种,然后签契书,收成之后,除了偿还新种,还要按一定比例便宜卖给他们,然后余下的按市价,优先卖给他们。
要知道,在乡村里,人力是有很大富余的,一家子光棍儿没地可种的事情多的是,这样就可以让这些人动起来。
但是这个事情,不能单以商部的名义去做。
因为种这些也是要有一定比例的,不能不种粮食光种这个啊!所以必须有朝廷的干涉和权衡,同时,对于开荒的鼓励一定要加大,这样土地才能充分利用起来。
但朝廷做这种事,也不能盲目做,因为种子不花钱这种事情,只能用于推广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临时政策,长久这么做,就把人惯坏了。
所以就需要一个契机。
明延帝皱眉沉思起来。
转眼到了乞巧节,贤妃带着行宫的内眷,晒书晒衣,倒也热热闹闹。
等晚上月亮出了,就带着人乞巧。
其实也就是弄一盆水,白天就晒到阳光下头,然后到晚上,就往水里面放针,如果手重了,针沉了,那不用说是个拙的,肯定叫人笑话,而如果针没沉,就要看它在水底的倒影,成什么形状,例如像鞋子、花瓶,甚至小动物,那都是得巧了。
也可以用五彩丝线穿九孔针,能穿过的,那才真的是巧娘子。
贤妃针线活儿很好,这一回,倒是一下子就穿过了,旁边宫女立刻道:“恭喜娘娘得巧了!”
旁边人纷纷恭维,贤妃也不由得脸上带笑。
略微一静之后,却听人道:“也不知道宫里那缝纫机是什么样子的。”
“听说小殿下从未动过针线,都能一天做好几套衣服呢!”
“听说连四爷都能做衣裳呢!”
贤妃微笑道:“是啊,四郎还给本宫做了一套,本宫嫌弃连个花样儿也没有,还没上身。”
本来这也就类似于“我家孩子考状元没啥了不起”的炫耀,可是这一次,大家都没找着重点:“不会吧?我昨儿见了小霍大人,大着胆子去瞧了瞧,针脚儿细的,比最好的成衣娘都厉害呢!”
“说起小霍大人,国公爷今儿那一身,你们见了没?真真儿是精神的很!”
“听说都是殿下亲手做的呢!”
在这儿的,有不少都是妇人,很多年纪大的,所以说起来也没什么避讳的。
关键霍祈旌平时都穿官袍,乍一换上晏时玥做的仿飞鱼服,劲腰一束,下摆飘逸,威武中透出飒爽,一路走过来,就叫人看了一路。
第684章大衣小衣落玉盘
大家议论纷纷,全都是在说晏时玥的缝纫机和衣服,被忽略了个彻底的贤妃,脸色微微的沉了下来。
相比起贤妃,都城中的皇后,可算是春风得意了。
本来乞巧节的重头戏,都在晚上,但因为要踩缝纫机,光线必须要好,所以皇后带着人晒了书,走了个过场之后,就开始带着人演示缝纫机了。
五皇子在礼部,做的十分周到,大殿中铺了毯子,缝纫机是错落摆的,每个人身边都可以有人观看,又不会太拥挤,而且不会像表演一样显得轻浮。
皇后挑了几位宫妃,五皇子的生母良妃也在其中,加上太子妃和四皇子妃,早就练熟了手,笑眯眯的交待了几句场面话,就上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