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社火长歌
在黄土高原深处那个小村庄里,每年正月十五的社火,是少年狗娃最鲜亮的童年记忆。岁月流转,那些喧闹的锣鼓声、绚丽的秧歌服和满村飘散的年节气息,始终烙印在他的脑海深处,成为他思乡时最温暖的慰藉。
腊月刚过,村里就渐渐弥漫起一种不同寻常的气氛。大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孩子们也嗅到了年节特有的欢快气息。狗娃总是第一个察觉到这种变化——村口杨树下开始有人搬运木料和彩布,大队部的院子里夜间也亮起了长明灯。他知道,一年一度的社火筹备开始了。
狗娃的姐姐是村里秧歌队的骨干。每年一进正月,她就格外忙碌。每天傍晚,她都要去大队部排练,狗娃就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后面。大队部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十几个姑娘媳妇在村里一位漂亮姐姐的指导下,认真地练习着每一个舞步。她们的秧歌服鲜艳夺目,红绸腰带随着动作飘舞,宛如一只只振翅的蝴蝶。
狗娃总是蹲在墙角的长条凳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姐姐跳舞。姐姐今年十五岁,身段苗条,舞姿格外优美。她时而轻盈地旋转,时而俏皮地扭动腰肢,脸上的笑容比平日里更加灿烂。狗娃看得入迷,心里暗暗发誓:等再长大些,自己也要参加社火表演,要么去打锣鼓,要么去舞龙队,总之要成为这热闹场面中的一员。
正月里的日子过得特别快,转眼就到了元宵节。这天清晨,狗娃还在睡梦中就被村里的鞭炮声惊醒。他一骨碌爬起床,看见姐姐已经对镜梳妆。母亲特意给姐姐梳了个精致的发髻,插上红色的头花,还在她眉心点了一颗朱砂痣。
“狗娃,快来帮姐姐拿手绢。”姐姐招呼道。狗娃忙不迭地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捧着姐姐的表演道具。那是一方绣着牡丹花的红绸手绢,边缘缀着一圈小铃铛,抖动时会发出清脆的声响。
全村人都早早起床了。家家户户门前都挂起了红灯笼,孩子们穿着新衣在街上追逐嬉戏。狗娃跟着姐姐来到村中心的村委会时,那里已经人声鼎沸。整个村子的人都聚集在这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社火表演的队伍在打村委会的院子里集结。最前面是一辆装饰得五彩缤纷的手扶拖拉机,车头上扎着大红花,车厢四周插着各色旌旗。几个精壮汉子站在车上,两人抬着一面大鼓,其余人手持铜锣、铙钹等乐器。他们是社火队的开路先锋,负责用激昂的锣鼓声点燃全场气氛。
姐姐所在的秧歌队紧随其后。二十个姑娘媳妇排成两列,一律红衣绿裤,腰系彩带,手持绸伞或花扇。她们说说笑笑,互相整理着装容,时不时练习几个动作,引来围观群众的阵阵喝彩。
秧歌队后面是更加庞大的表演队伍:舞龙队的小伙子们举着一条金光闪闪的长龙;舞狮队的队员们套着毛茸茸的狮子装,不时做出挠痒、打滚的可爱动作;高跷队的高手们踩着两米多高的木跷,居高临下地向人们挥手致意;还有扮演各种神话人物的队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西游记》师徒四人
上午九时整,社火总指挥李大爷一声令下,锣鼓齐鸣,声震云霄。社火队伍开始沿着村中主干道巡游表演。打头的拖拉机缓缓开动,锣鼓手们卖力地敲打着,节奏明快有力。围观的人群爆发出欢呼声,孩子们兴奋地跟着队伍奔跑。
狗娃紧紧跟在姐姐的秧歌队后面,眼睛忙不迭地欣赏着各路表演。秧歌队员们迈着整齐的步伐,随着锣鼓的节奏扭动腰肢,手中的绸伞和花扇上下翻飞,形成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姐姐的位置比较靠前,她的动作格外优美,不时向路边的乡亲们挥手致意,引来阵阵掌声。
舞龙队的表演尤为精彩。十个小伙子默契配合,手中的长龙时而腾空跃起,时而俯身下探,龙身起伏摆动,栩栩如生。舞狮队的表演则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两只“狮子”时而嬉戏打闹,时而向观众作揖拜年,甚至还调皮地“偷吃”路边摊贩的糖果。
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当然是《西游记》方队。扮演孙悟空的青年身手矫健,不时舞动金箍棒,做出抓耳挠腮的猴相;猪八戒挺着大肚子,扛着九齿钉耙,走起路来摇摇晃晃;沙和尚忠厚老实,挑着行李紧跟在后;而唐僧则身披袈裟,手持禅杖,一脸慈悲相。狗娃和小伙伴们看得如痴如醉,一路追着他们跑了半个村子。
社火队伍绕村一周后,回到村委会的院子里进行集中表演。各支队伍轮番上阵,拿出看家本领。高跷队表演了“叠罗汉”,舞龙队展示了“盘龙柱”,秧歌队变换出各种队形,赢得满堂彩。表演持续到中午时分,在村民们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圆满结束。
然而对狗娃来说,这天的热闹还没有结束。按照往年的惯例,村里的社火队下午还要去镇上参加汇演。狗娃和小伙伴们早就商量好了,要偷偷跟着去镇上见识更大的场面。
午饭过后,社火队开始收拾道具,准备出发。狗娃和两个要好的小伙伴铁蛋和二毛悄悄溜到车队附近,趁大人们不注意,钻进了拉道具的卡车篷布底下。车厢里堆满了锣鼓、高跷和演出服装,三个孩子挤在一个角落里,既紧张又兴奋。
“听说镇上的社火可热闹了,还有卖糖人和棉花糖的。”铁蛋小声说。
“我要去看舞狮队,去年他们表演了爬高杆!”二毛接话道。
狗娃心里惦记的是姐姐的秧歌表演:“我姐说镇上有个大舞台,比咱村的村委会院子气派多了。”
手扶车缓缓启动,三个孩子相视而笑,以为计划得逞。然而车辆刚出村口,就突然停了下来。篷布被猛地掀开,司机张大叔板着脸站在车下:“就知道你们这几个小兔崽子要捣乱!赶紧给我下来!”
原来细心的张大叔早就发现车厢重量不对,一出村就检查了篷布下的情况。三个孩子垂头丧气地爬下车,挨了一顿训斥。
“你们知道这有多危险吗?车厢里这么多东西,车子颠一下就能把你们碰伤!”张大叔严厉地说,“再说手扶车不准载人,这是规定!”
狗娃壮着胆子求情:“张叔,我们就想去镇上看看,保证乖乖的,不惹事。
“不行就是不行!”张叔态度坚决,“都给我回家去,再捣乱就告诉你们爹娘!”
三个孩子眼睁睁看着车队远去,失望之情溢于言表。铁蛋气得踢路边的石子,二毛眼圈都红了。狗娃虽然也难过,但还是安慰伙伴们:“没关系,听说过几天县里还有更大的社火汇演,咱们让爹娘带我们去。”
果然,没过几天村里就传来消息:正月二十县里要举办全县社火大赛,各乡各镇的优秀社火队都会参加。狗娃兴奋极了,整天缠着父母要去县里看热闹。起初父母嫌路远人多不愿意,但经不住狗娃软磨硬泡,终于答应了。
正月二十那天,天还没亮狗娃就起床了。母亲特意给他换上新做的棉袄,父亲则准备了干粮和水。一家三口步行到村口,搭上了去县城的早班车。
车上已经坐了不少同村的乡亲,大家都是去看社火比赛的。车厢里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大人们讨论着哪个村的社火最精彩,孩子们则兴奋地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狗娃挨着车窗坐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窗外,生怕错过任何风景。
县城比狗娃想象的要远得多。汽车在黄土路上颠簸了半个多小时,才看到县城的轮廓。越接近县城,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就越多。等汽车终于驶进县城时,狗娃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街道上人山人海,彩旗招展,锣鼓声此起彼伏,比村里过年还要热闹十倍。
社火大赛在主街道举行。狗娃一家下车后,随着人流往比赛场地走去。街道两旁已经挤得水泄不通,临街的窗户和屋顶上都站满了人。维持秩序的公安人员大声吆喝着,试图控制混乱的场面,但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