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佐唐藩将重浑瑊读音 > 第14章(第1页)

第14章(第1页)

崔向不愿承认也罢,心中想不到也好,他有意无意中总是对崔卓的孤傲和刻板有抵触之心,只因他是父亲,是长辈,才不敢说是心存反感。平常之时就算不刻意流露出来,也是能躲就躲,能不说就不说,一句话,敬而远之。

曹学正须发飞扬,尽管汗珠滚滚,不过精神十足,一到车前,先不理崔卓,竟是一把拉住崔向双手,激动地说道:&ldo;崔向,先前为师在学堂之中所讲的杜牧之诗《过华清宫绝句》中,所提的荔枝并非出自袁州,而是产自钦州,咳咳,人老了,过目不望的本领大不如从前,莫怪,莫怪!&rdo;

曹学正一脸讪讪,目光躲闪,难为老夫子一生严谨,却出了不大不小的一个小错,只觉面上无光,拼了一把老骨头也要跑来向崔向说个清楚。崔向敢不领情,急忙说道:&ldo;此事也有学生的不是,以前先生也讲过此诗,不过学生没有记住。先生昨日再提,学生也没有当时想起,也算学业不精。&rdo;

曹学正顿时直起了身板,一字一句地说道:&ldo;治学应当严谨,求学应该精益求精,你自当谨记。&rdo;

崔向见曹学正给坡就下,心中正感念他不顾老迈送别之情,怎会笑他,也是格外恭谨:&ldo;谨遵先生教诲,学生铭记在心。&rdo;

曹学正这才露出笑脸,挥挥手:&ldo;你与秦大他们说说话,我自与你父有话要说。&rdo;

不用猜,崔向也知道曹学正要和父亲说什么……

第八章问学

昨夜直到三更之时还未入睡,曹学正翻遍自有诗以来所有典籍,也没有找到崔向所作的劝学诗出自何处,他心中说不出是失望还是惊喜,只打定了一个主意,一定要亲自问崔卓一问,若此诗并非崔卓所写,那崔向就真是他平生以来最得意的弟子了。

正要睡下之时,曹学正忽然翻到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才发觉原来是写的钦州荔枝,亏了他还故作高深在学堂之上卖弄,错将钦州当袁州。这一发现让曹学正老脸又红又烧,本来刚刚才有一点睡意顿时不见,在强烈的不安和求知欲的鼓动之下,他披衣夜读,奋战一宿,终于在天明之时又解读了几首诗的疑点难点,自我感觉恢复了一些自信,就匆匆赶到县学,率众前来送别崔向。

曹学正送别之意有三,其一,纠正杜牧之诗的错误,挽回面子。其二,向崔卓求证劝学诗之事,确定崔向才学。其三,再小露一把才华,省得被崔向小瞧。

县学之中,除了范非和他的追随者没有前来,其余二十余人全数到齐。

前日才见,今日又聚,崔向向诸位同窗一一见礼。秦大有些不好意思,嘿嘿嘿嘿傻笑不停,崔向也没理他,只和众人寒喧。

&ldo;我来吹笛!&rdo;

&ldo;我来吟诗!&rdo;

&ldo;我来折柳!&rdo;

众学子见一旁别人送别颇有诗情画意,都纷纷意动,准备挽袖添乱。只是众人来时匆忙,没人随身带有竖笛,还是秦大灵机一动,折了几枝柳枝,折成寸长大小,轻轻旋转脱皮,不多时,就做出几个柳笛。

众人齐吹,柳笛呜鸣,虽不动听,也别有萧萧离别之意。秦大合着柳笛节拍,慷然唱道:&ldo;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rdo;

唱着唱着,秦大再也隐忍不住,豆大的眼泪扑扑落下,也不顾众人在场,猛地一擦眼泪,一跺脚:&ldo;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二郎,路远难行,莫要忘记归时之路。&rdo;

崔向也是眼眶湿润,双手胸前一叉:&ldo;秦大,诸位同窗,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多谢诸位抬爱送别,崔向感激不尽。&rdo;

一时,一场洒泪而别的场景生动上演。

另一侧,曹学正从身上取上一张折得方方正正的纸张,打开交到崔卓手中。崔卓接过一看,又听曹学正说个不停,脸上露出怀疑和惊讶之色,扭头去看崔向,眼中全是疑问和不解,还有一丝淡淡的赞赏。

终于扬马启程,走出很远,崔向从车中掀开车帘,还可看到曹学正矗立路边,挥手致意,不由心中感叹,老夫子看似古板无趣,其实也是至情至性之人。然而他却是想错了,曹学正挥手之间,一脸惋惜,正为刚才只顾着和崔卓探讨崔向书法的得失,而忘了向崔向再吟诵一首精心准备的描写袁州的诗作,此时心中懊悔不已。

车轮吱吱,车厢之内崔向和崔卓相对而坐,一时无语。崔吴氏因连夜收拾衣物,过于疲倦已经侧卧而睡。车厢内的设施和宽广出乎崔向想象,不但坐卧用具齐全,还有如同抽屉一般的暗格,可以用来盛装细碎物品或者食物,车厢宽大舒适,即便四五人同乘一车也不觉拥挤。

崔卓几次欲言又止,目光闪动狐疑之意,却最终没有开口。崔向视而不见,心中却道,你不问,我就不说,看谁耗得过谁?

不多久,崔向就对唐朝的马车有了切身体会,噪音大不说,实木的车轮将地面的不平和每一丝震动都传递到车厢之中,一点不漏地让每位乘客都如实地感受到颠簸,直将全身的每一块骨头都要震散‐‐他终于明白为何古人都害怕颠沛流离之苦,以马车每天不过三四十里的行程,从新吴赶到袁州几乎要半月有余,当真是度日如年,不胜其苦。

古代重离别,十里相送,也是深知行路难,相见难,乘车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