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后,河南,开封府。
开封简称汴,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东部,古称东京、汴京,为八朝古都。
夏朝曾在开封一带建都232年,史称老丘。
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朱仙镇附近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
汉初因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这便是“开封”的由来。
明朝初年,朱元璋为定都何地犹豫不决,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三月,大将徐达带领北伐军攻取山东和河南,此时许多人向朱元璋建议定都汴梁。
四月,朱元璋来到汴梁考察,并将汴梁改称为开封府,考察结果令朱元璋满意,于是决定定都于此,并把应天也定为都城,实行两京制。
但在八月初二时,明朝的北伐军大破大都(今北京),有鉴于形势有变,朱元璋在权衡开封的利弊后,最终于八月下旬决定定都南京。
作为一座已有两千七百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等美誉,乃中原第一大城市。
滕倪与朱钦灵二人此时正漫步开热闹地开封街头,只见大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各类商贩遍布街头,一派繁华景象。
朱钦灵在来的路上早就听说开封府一品楼的灌汤包乃是一绝,因此与滕倪进入开封后,直直朝一品楼走去。
其实并不是朱钦灵贪吃,而是江湖中人最爱聚集之处就是酒店青楼,因此这两处地方都乃当地江湖消息最为灵通之所。
自己和娘亲二人前去青楼过于惹人注目,因此前往当地最出名的酒楼,自然是唯一上选。
二人进入一品楼后,在小二的指引下来到一处僻静的角落,点了灌汤包和几个特色小菜,又要了一壶状元红,不多时,店小二就利索的将酒菜端了上来。
健谈的店小二上完菜后对二人说道:“听口音二位客官不像是北方人,想必是第一次吃这灌汤包吧?”
滕倪自顾斟酒并不作答,朱钦灵微微一笑说:“正是。”
店小二并不在意滕倪冷漠的表情,依然热情地说道:“呦,二位客官,那您可要注意了,这灌汤包可不是寻常的小笼包,吃法别有讲究。”
朱钦灵闻言饶有兴趣地问:“有何不同?说来听听。”
这小二哥得意地朝四周瞥了一眼,说道:“俺们一品楼的灌汤包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采用猪后腿的瘦肉为馅,精粉为皮,爆火蒸制而成,虽味道鲜美,但内含滚烫汤汁,因此吃之前先要在汤包上咬一个小口,将汤汁吸吮完,而后再吃皮儿和馅儿,我们将这种吃法总结为‘先开窗,后喝汤,再满口香’!”
见朱钦灵一副了解的样子,这小二又卖弄道:“因此,俺们这一品楼的灌汤包,汤才是列在第一位,肉馅次之,面皮次次之。吃过的人都先记住了汤之鲜,肉馅是近乎于汤进入味觉感观的,面皮除去嚼感,几乎可以忽略。”
朱钦灵见这小二哥介绍的十分诱人,将他打发走后就开始仔细品尝,只见这灌汤包外形美观,小巧玲珑,皮薄馅多,灌汤流油。尝一口,只觉味道鲜美,清香利口,汤汁醇正浓郁、入口油而不腻,心中暗暗称美。
滕倪见这汤bao皮儿薄如纸,洁白如景德镇陶瓷,有透明之感,搁在白瓷盘上看,似白菊,抬箸夹起来,悬如灯笼。吃之,内有肉馅,底层有鲜汤,肉馅与鲜汤同居一室,将北国吃面、吃肉、吃汤的习俗三位一体化。
二人刚品尝完一个汤包,正在细细感受其滋味时,忽然听到旁边的桌子传来一个粗嗓门的吆喝:“啥?!你不信俺说的话?!俺可是亲眼见那妖僧被少林寺的了尘大师擒住!而后被一群武僧绑上山去!”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