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朱钦灵纵身一跃跳入水中,在琉彩蟠龙的指引下朝江中心的水底游去。
六月底的长江属于丰水期,加上两岸山高谷窄,导致江水更加幽深,朱钦灵随琉彩蟠龙在江中心潜下数丈,忽然发现水中竟有一道长上百丈、宽三四丈的龙脊形物体,游近了一看,才看出只是一块龙脊形的巨大岩石。
朱钦灵一看到这块巨石,就想起先前船家所讲关于斩龙台的传说:
传说远古时期,东海龙宫有条名为“灞”的老龙,从海中悄悄逃进万里长江,沿途兴风作浪,残害生灵,无恶不作。
当这孽龙潜入上江中游的巴国境内时,鼓起灯笼般的眼睛朝江上一瞥,但见鱼帆点点,江岸屋舍排排,人来人往,一派祥和,心中恶念陡升。
只见其不停地抖动着龙身,霎时,江面卷起数十丈高的大浪,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地一片灰暗。可惜那江岸成片良田、座座屋舍、江中艘艘舟船和数不清的人丁顷刻间化为乌有,昔日繁华的江城一夜之间化做一片狼藉。
饱受孽龙之苦的长江沿岸人民虔诚地向上天祷告,玉帝听闻此事后十分震怒,派大禹前来收伏这条孽龙。大禹奉旨降到人间,见孽龙正张牙舞爪作践生灵,怒火中烧,抡起金斧抛向妖龙,只见金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向灞龙飞去,正劈中老龙脊部,顿时鲜血四溅,染红了江面。
孽龙负痛挣扎,搅动尾巴掀起排空浊浪,大禹旋即抽出金錾一根,“嗖”的一声直刺孽龙脊部并将其紧紧钉住在江心,孽龙残尸遂化作乌黑铁石沉入江底,于是,斩龙台下的长江中心一条长上百丈、宽三四丈的龙脊石由此形成。
该石中部低洼处传闻是孽龙挨了一斧所致,中部脸盆大一个圆洞,为大禹金錾留下的錾孔,人们将此洞称为龙肚脐,不论江水冬枯多久,洞里总是清水一潭,饮之十分甘冽。
看来此处定是传说中的龙脊石,朱钦灵随琉彩蟠龙向龙脊石中部游去,果真发现一处低洼,一人一蟠龙来到洼处,发现低洼中心竟有一孔脸盆大小的洞穴,想必就是传闻中的“龙肚脐”。
琉彩蟠龙在水中围着朱钦灵转了一圈,而后一头扎入洞穴之中,向深处游去,朱钦灵虽担心琉彩蟠龙,但奈何洞穴太小,自己难以挤入,用手抠了抠石缝,才发现这龙脊石竟比精铁还硬,自己身边此时没有趁手的器物,难以将其凿宽,只好开启“心眼”,用神识一路跟随琉彩蟠龙深入洞穴。
朱钦灵发现琉彩蟠龙深入洞穴后,不多时便来到一处稍微宽松的的水道,顺着水道又往龙脊石头部的方向游了一阵,就进入一个开阔的椭圆形空间。
在那处椭圆空间的正中间,朱钦灵探查到一股霸道惊人的能量,似乎是一颗力量异常强盛的珠子发出,其威势超过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后所见过的任何力量,甚至比白龙池地宫中的异魔气息还要强上一分,毕竟那时的异魔只残留一口将散的魔气,比之原本实力百不存一。
朱钦灵压下心头的震惊,在江底静默片刻后,直接从外面向龙脊石内探查,却什么也无法发现,看来这龙脊石还有结界的作用,防止别人从外面探查。
当朱钦灵再次将神识从孔洞内探入,探查到琉彩蟠龙的身影时,才赫然发现琉彩蟠龙正与另外一条蛇蛟类生物对峙,虽无法辨清那条蛇蛟类生物到底长什么模样,但其散发的气息与椭圆空间那颗珠子如出一辙。
朱钦灵在心中暗道,若是这条龙脊石若真的如传说中是那条被大禹斩杀的恶龙所化,那龙头空间内的珠子或许是恶龙的龙珠,而那条跟琉彩蟠龙对峙的蛇蛟类生物,定是被龙珠俘获的守护灵兽!
事实也正是如此,当年那条恶龙被大禹斩杀后,身躯化作江底的龙脊石,一身修为则聚于脑部化作龙珠。为防水族随便来此窥视,龙珠还俘获一条蛟蛇类生物,给予其部分自身的力量,让它守卫在身边。
朱钦灵从《天罡气诀》卷得知,龙珠乃是龙族修炼的精华所在,相当于蛇蛟类在体内凝聚的内丹。
传闻若是有人误食龙珠,定会被阴火由内至外烧的飞灰湮灭、元神不存,因此龙珠在世间十分少见,没人敢留藏如此凶物。
琉彩蟠龙与那条蛇蛟对峙近一盏茶的时间,蛇蛟显得越来越急躁,开始围绕琉彩蟠龙转圈,欲图伺机进攻。
而琉彩蟠龙更是丝毫不让,盯着那条蛇蛟小心防备。
对正处于成长期的琉彩蟠龙来说,眼前的这颗龙珠不仅能满足自身所需能量,更能助自己直接从蟠龙跨越至角龙,拼死也要夺得。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