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哈哈大笑,&ldo;米家云山到了元晖手中,竟然有如此突破!点墨之笔于草隶之运用可谓妙到毫巅!只是运笔略显生涩,虽似笔断意连,然则恐非元晖本意吧?莫非手患小疾,而不尽其力?&rdo;
赵佶的寥寥数语让谢垩佩服得五体投地,不愧为号称史上最强的书法皇帝!谢垩前世受米家书画的影响非常深,由于当时只有米友仁的作品传世,相对来说更接近米友仁的风格,从这个角度来说,米友仁甚至会觉得谢垩是另一个年轻的&ldo;小米&rdo;。赵佶从书法的风格上印证到米友仁的一些影子,故并不怀疑书法的作者,但是书法没有落款倒是很令赵佶奇怪,另外谢垩运笔的投机取巧之处被赵佶一语道破。
米友仁看着谢垩,谢垩暗暗摇头,米友仁会意,答道,&ldo;皇上英明,数日前臣关节受损,运笔不畅,故显笨拙。皇上见笑了。&rdo;
&ldo;不然,反观之,笔势笨拙与草隶之法相得益彰!若运笔流畅,决计无此效果!这幅字朕要下了。来人!&rdo;童贯亲自上前,小心翼翼地把谢垩的书卷取下,卷起收藏。
谢垩幸福地快晕过去了,没想到自己的书法竟然能被赵佶收藏!若干年后贴上宋徽宗赵佶御用收藏的标签,身价何止千万倍?!在场的皇族子弟绝大多数亲眼目睹了谢垩的书法,此时米友仁未有任何表态,谁也不敢轻易捅破,而且那些有心人更是不愿意想像赵佶得知书法出自谢垩之手。
赵佶心情大好,&ldo;今日是学院中每月月望举行的对弈比赛,朕特召江南棋客刘仲甫刘老先生前来指导,这位就是刘老先生。&rdo;赵佶一指身后的一位白发老者。
老人精神矍铄,气度不凡,微微向草堂中众人颔首示意。谢垩酷爱围棋,刘仲甫&ldo;呕血谱&rdo;的传说在后世流传非常广,却不曾想到今日还能一睹当代第一国手的风采,谢垩的目光灼热起来。
第10卷第74节:第三十七章学院对弈比赛(2)
照例,草堂中的学生,包括伴读的书童都有资格报名参加比赛。而上一次取得前四名的选手直接进入八强,另四强的席位则由报名参加资格赛的选手抽签捉对pk。这一次赵桓和赵构都来了,因为他们是四强中最稳定的两位,而其他两位则基本在三皇子赵楷、七皇子赵栩、八皇子赵棫三人之间轮换,也有爆冷的时候,十八皇子赵楔偶尔会进四强。此次四强分别是赵桓、赵构、赵栩和赵楔。基本上决赛都会在赵桓和赵构之间进行,双方棋力相当,互有胜负。
在皇族之外的书童里不乏几个高手,可一旦遇到四强或是准四强这几位皇子,谁也不敢全力争胜,这都差不多成了草堂里的潜在的游戏规则。
赵榛和赵橘极力怂恿谢垩,赵榛和不管谢垩同意不同意,亲自给谢垩报了名。谢垩苦笑着,&ldo;我不会下围棋,你们这不是让我在皇上面前出丑吗?&rdo;
赵橘笑着说道,&ldo;有我们在,保你铁定进八强!&rdo;
谢垩有些疑惑,却不敢明着问。
谢垩的第一个对手是十三皇子赵朴的书童,那书童不战自退,因为赵榛的吃人的目光盯得赵朴心理防线崩溃,立即命令书童认输!
谢垩的第二个对手是十四皇子赵棣,恰好是寿庆公主赵橘的亲哥哥,赵棣生性平和无好胜之心,干脆也认输了,毕竟讨好自己的妹妹以及小魔王赵榛重要得多。
谢垩棋子还没摸着就直接进入了八强正赛。米友仁见怪不怪,因为赵佶的两个宝贝女儿力挺谢垩,谁敢轻捋虎须?赵佶却以为谢垩必定实力超群,不由地端详起谢垩,又觉得非常眼熟,猛然想起了原来是养心殿里小太监,暗暗一皱眉。
正赛开始了,抽签负责人正是自告奋勇的赵榛。赵桓是自己大哥,赵构又在众皇子中威望甚高,赵栩在这种场合绝对不会向自己低头,于是就只剩下赵楔这个软柿子可以捏了。果然抽签的结果就是谢垩对赵楔。
赵楔早就受了赵橘的威胁,明知赵榛做了手脚,苦着脸,走近棋盘。在赵佶的眼皮底下,赵楔不敢立即认输,抓起一把棋子占了一个&ldo;星位&rdo;。宋代宫廷对弈,没有黑棋先走的规定,因此赵楔拿了白子,先落子就是打算赶快输掉比赛。
谢垩微微一笑,总算是摸到了棋子,也不先抢其他大场,而是直接挂角。赵楔换手占了个小目,谢垩跟着一间高挂;赵楔又占了个小目,谢垩毫不犹豫再一个一间低挂,赵楔回到星位那个角,走了个&ldo;小雪崩&rdo;定式,谢垩抢先手脱先占了剩下的最后一个角。
赵楔每走一步,谢垩都没有什么考虑时间,落子如飞。因为布局对于谢垩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后世演变出许多复杂的变化都渐渐成了普通棋手都必须掌握的定式,但是对于八百年前的宋朝人来说,谢垩的计算思维实在太强大了。这就是现实实力的差距。
第10卷第75节:第三十八章恶意搅局(1)
赵楔支撑了一百十五手,白棋大龙被屠,输得心服口服。两人的棋局几乎持续不到一盏茶的工夫,起先几乎所有人都在关注赵棫和赵构的对局,因为两人棋力相当,虽然赵构的胜面大一些,棋力差距并不明显。
当赵楔这边投寮认输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看到赵楔完败的过程,而谢垩第一次参加比赛直接就杀入四强,确实令人非常意外。赵桓和赵栩都顺利战胜了各自的对手,只剩下赵构和赵棫的棋局仍然是个混乱的局面。时近午时,按照惯例,这也是每月中赵佶唯一一天与众皇子公主一起用膳。御膳房的管事早就在草堂外候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