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可能还不大熟悉。”
“可时间一长,慢慢的就记住了。”
“原先,你师哥师姐包括我在内也都不是很明白。”
“可是到了后来,有咱师傅先生教予小,慢慢的就什么都明白了。”
“走吧,咱们现在就出发。”
“嗯…好…”
话音刚落,此刻,王嘉便和他为数不多的几位师哥师姐一同前去那堆满竹简书帛的地方。
一路上,先前那位师姐还很好奇的朝王嘉问道。
“咦?话说王嘉弟弟,你知晓咱们老师的生平吗?”
此话一出,王嘉也是思索了一阵,然后便继续说道。
“呃…”
“师姐,我也不确定我是否完全知晓咱老师-左丘明左大师的生平。”
“我只知,咱们老师从小就是很勤奋好学之人,尤其喜好这史料之学,后面还入了这国君府当学徒,跟随国君及国君的老师学习,颇具天赋。”
话刚说罢,那位师姐便大笑几声,随后便继续说道。
“哈哈哈哈哈…”
“真没想到,我师弟还是颇为博学的嘛…”
“的确,咱们先生从小就勤奋好学。”
“好吧,趁着这时日未过,师姐就跟你详细讲讲咱先生老师的生平吧。”
只听在师姐绘声绘色的讲解之中,王嘉仿佛看到了左丘明左大师从小到大的一段旅程。
而左丘明左大师呢,从小就很勤学好问,深受老师喜爱,爹娘信赖。
而他本人呢,从小就有一个大志向,那就是此生必定要当上这鲁国的史官。
为此,他发奋图强,不管生活如何拮居贫苦,不管学习条件如何,但凡是有一盏小烛台,或者有光的地方,他往往都要捧上尽可能有的竹简帛册,哪怕是破旧不堪的书册,他都能坐在那认真钻研学习一整天。
在这春秋末年,与战国时期交界之时,越是能沉得住气,苦心钻研学习的人,往往越能成就一番大气候。
光能有沉住气,不受外界干扰的定力,有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就足以值得人们称赞。
更何况,能在一生之中结识像孔子这样的名家大师,那就更加三生有幸了。
听师姐讲述老师左丘明左大师的生平事迹,王嘉除了敬佩仰慕之余,更多了一丝想要将其作为榜样,并去学习的心。
之后,当王嘉向其他几位为数不多的师哥师姐问道为何要做左丘明的徒弟时,那几位师哥师姐却回答道。
“师弟你有所不知,左公左先生乃是鲁国当朝的史官,还与孔公颇有交往,所以我们十分仰慕,就拜入了他的门下。”
“而左公左先生也教会我们很多知识,他那严谨治学,一丝不苟做学问的态度,更是备受我们的尊崇,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王嘉一听这话,顿时便理解了许多,他便不时的点了点头。
“原来,是这样。”
“看来师哥师姐跟我心中所想,果然是如出一辙呢。”
后来,正当他尚在思索回味之余,他的师姐却突然提醒道。
“王嘉师弟,还有大家,地方到了。”
“现在…咱们就开始工作吧。”
话音刚落下后不久,王嘉的那几位师哥师姐便推开了存放竹简书帛屋舍的大门,然后便有序进入了。
当王嘉抬头看去,却发现,原本还以为那么小的屋子里,居然错落有致的堆放了那么多竹简与书帛。
看来,是有“大工程”要做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