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应该如何处理啊?”
见鲁桓公如此问来,这位大臣,也没多想,直接便回复道。
“君上…”
“依臣之见,采取放火焚烧之法最为妥当。”
“嗯?”
“放火焚烧之法,依爱卿你这么说,究竟有何出处啊?”
见鲁桓公如此问来,那位大臣便继续回答道。
“君上,如果放火焚烧的话,一来可以将受到病虫害的植被消灭干净,同时杀死蝗虫,为土地增加肥料,同时还可以实现保温的效果,以便让植株更加健康的生长。”
“这二来,若是放火焚烧,也有利于延缓其他国家对我国的侵扰。”
“愿君上明鉴!”
此番话一出,只见鲁桓公思索了片刻后,当即便下令放火焚烧咸丘田地。
同时,他还命人前去咸丘分发粮食,确保能够满足咸丘百姓的生活需要。
很快,这一举措,便得到了朝中多数大臣的支持。
而在一旁围观着的王嘉,也是发出了相应的感慨。
“鲁桓公,现在倒是善于听取大臣的建议,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
“果然任何时候,面对一件事情要做选择之时。”
“我们,不应该鲁莽行事。”
“反而,是应该在全面洞察了解事情的整体走向、外部环境的大致局势以及其中内部各要素的关系之后。”
“同时,善于听取别人有益的意见。”
“这样经过综合考量之后做出的决定,无疑会更加的保险一些。”
后来,又过了没多久。
只见,这谷国的国君谷伯、邓国的国君邓侯,带着一众使节来到鲁国进行朝建。
《春秋》这部着作,对于记载他们名字的这件事情,是这么认为的
“之所以会记载他们的名字,是由于贱视他们。”
而在此之中围观着的王嘉,在见到这两位国君俯首称臣的样子,又不禁感慨了起来。
“果然啊…果然…”
“现在,自打这郑庄公的军队士兵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周王室及其联军在与郑国军队交战失利,一度溃逃后。”
“这周天子的‘威信’,就一日不如一日了。”
“经过这件事情…”
“现在,各大诸侯国,早已有原先的‘观望’状态,反而将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的霸主地位,积极扩军备战。”
“不过,即使现在周王室的权威逐渐衰落。”
“但,有周王室的‘支持’,至少在名义上,就拥有了成为大国的条件。”
“因此,那些没有得到周王室承认,或者是自身实力十分弱小的国家,就不得不依附于这些获得周王室认可的中等或者是大型国家了。”
想到这儿,只见王嘉叹了一口气,然后继续感慨道。
“唉…”
“果然啊,不管是在什么时候,拥有绝对的‘实力’,都是作为国家立国与强大之根本。”
“那些实力不足的小国家呢,也就只能跟在大国家的屁股后面,像一只乖巧的‘小狗’一般,企图获得大国的支持,以便有强大的靠山。”
“这…或许就是‘小国’的悲哀吧。”
后来,但随着时光的推移。
只见,在夏天的时候,盟、向二邑向郑国求和,不久又背叛郑国的行为,引发了郑国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