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曾经有多少的君王,因为不听信贤臣的建议,亲近小人,而最后导致灭国的灾祸。”
“所以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话不仅可以用在军事上,更可以用在为人处事、政事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事情中。”
“有些时候,不是说这世上没有贤人能臣。”
“更多的,是正义的‘慧眼’,被阴霾给‘蒙蔽’了啊。”
之后,又过了不久。
眼见,随侯出兵抵御楚兵,远望楚国的军队。
面对这一事情,为国事殚精竭虑的大臣季梁,只好再度进谏道。
“君上,请听卑臣一言。”
“楚国人尊重左,君王您一定要处在左军中,不要和楚王正面作战。”
“姑且攻击他的右军,右军没有良将,一定会战败。”
“他们的偏师失败,大众便会离散了。”
然而,当听到大臣季梁的建议后,随国的少师,又坐不住了。
他说:
“君上,您也听卑臣一言。”
“卑臣建议您,一定不要听季梁的话。”
“不和楚王正面作战,就表示我们不是与他地位相等的敌国。”
“如此一来,我们随国的颜面何在?”
一听这话,只见随侯情不自禁的点了点头。
“嗯…”
“少师,还是你说的话对啊。”
见此情形,王嘉不禁再度痛呼。
“亲近小人,听从谗言,真是祸国殃民啊!”
“我为随国有这么一位不亲近贤臣,远离贤臣而亲近小人的昏君,感到悲哀!”
后来,随侯自然也就没有在听大臣季梁的话,发兵于楚国在速杞这个地方交战。
本以为,他们会信心满满。
然而,正是因为战略战术的失利,还有情绪上骄傲自满。
很快,这随国的军队便打了败仗。
眼见情况十分危及,随侯便起身逃走。
而身为楚国大将的斗丹,在这个时候缴获了随候乘坐的兵车,擒住了车右少师。
面对一脸慌张的随国少师,斗丹除了高兴之余,还不忘嘲讽少师。
“这一天…我终于等到了。”
“我楚国,终于一雪前耻了,哈哈哈哈哈哈!”
“不过也是,面对这季梁这么一位贤臣,随侯却不加以信任,反而是信任这个毫无谋略的‘猪头’少师。”
“也难怪啊,随国会打了败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