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这一切局势愈发扑朔迷离,只见在暗中悄悄观察这一切的现代之人王嘉,先是双手背后来回徘徊踱步,以及后来的嗟息长叹,紧接着在片刻之余,经过细细的思考与考量,他便给出了自己的思考、评价以及这感悟来。
“身处这风云变幻的春秋乱世,各方势力的角逐尽显人性与政治的复杂。齐国为报旧仇,联合徐国攻打英氏国,看似是意气之争,实则是大国在乱世中维护自身威严与利益的必然手段。战争,从来不是简单的武力冲突,背后是国家战略、声誉威望的博弈,齐国这一决策,既宣泄了多年积怨,也在向他国宣告自身不容小觑的实力。”
“晋太子圉入秦为质,这场政治联姻与土地交换,是晋国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无奈之举。而那看似荒诞的占卜,竟似命运的伏笔,子圉与妾的遭遇,让人感慨命运无常,也看到在动荡时代,个人命运不过是国家政治的附庸,被时代洪流无情裹挟。”
“鲁国灭项,看似是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却引发齐国的强烈反应。齐国的愤怒,不只是对盟会约定的维护,更是对自身霸权的扞卫。在这乱世,各国以利益为导向,秩序本就脆弱,鲁国的行为打破了微妙平衡,齐国的问责与扣押僖公,是霸权对挑战的回应,也警示着他国不可轻易越雷池一步。”
“这些事件背后,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真实写照。曾经的宗法秩序、盟会约定,在利益面前不堪一击。各国为求生存与发展,或征伐,或联姻,或妥协。身处现代的我,虽知晓历史走向,却仍为这一幕幕的兴衰荣辱、悲欢离合所震撼。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数的人和事在其中起起落落,我们应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也明白在复杂局势中坚守原则与智慧的重要性。”
说罢,只见王嘉先是远远的朝远方望去,然后静观其变,紧接着便在一声短促的叹气之声后期待着后续的诸多事宜。
紧接着,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转移…
在那个金风送爽的秋日,落叶缤纷,秋意正浓,声姜因僖公的事情,怀着复杂的心情奔赴卞地,与齐桓公相会。声姜深知此次会面意义重大,关乎鲁僖公的安危以及鲁国的局势,她精心梳妆打扮,身着华服,端庄而优雅,眼神中却难掩忧虑之色。抵达卞地后,她早早地在约定地点等候,内心忐忑不安,时而望向远方,期盼着能尽快解决鲁国的困境。而齐桓公,这位春秋霸主,依旧威风凛凛,他高坐于主位之上,神色冷峻,目光深邃,让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九月,鲁僖公也终于赶到。僖公一路上心事重重,回想起自己被齐国拘捕的屈辱经历,心中满是愤懑与无奈。《春秋》记载此事时,写道“至自会”,表面上看似寻常的回国记录,实则暗藏玄机。一来僖公确实有诸多鲁国的国事亟待处理,鲁国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政务堆积如山,亟待他回去主持大局;二来,这也是史官有意讳言他被齐国拘捕这一难堪之事,维护鲁国国君的颜面与鲁国的尊严,毕竟这种被他国扣押的经历,对鲁国来说是莫大的耻辱。
说起齐桓公的后宫,那可谓是精彩纷呈,故事颇多。齐桓公生性喜爱女色,后宫内宠众多。他有三位正室夫人,分别是王姬、徐嬴和蔡姬,然而遗憾的是,这三位夫人都未能为他诞下子嗣。在众多内宠之中,有六个人享受着与夫人相同的待遇。长卫姬,她温柔婉约,颇具才情,生下了武孟;少卫姬,容貌秀丽,性格温婉,所生之子为惠公;郑姬,知书达理,气质出众,她的孩子是孝公;葛嬴,活泼俏皮,深得齐桓公喜爱,其子便是昭公;密姬,端庄贤淑,生下了懿公;还有宋华子,她才情出众,为齐桓公生下了公子雍。
在这些公子当中,齐桓公与管仲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将孝公托付给宋襄公,并立其为太子。他们认为宋襄公为人仁义,且在诸侯中颇具威望,将孝公托付给他,既能保证孝公的安全,也能为孝公日后继承君位增添一份保障。然而,宫廷之中,权力的争斗从未停歇。雍巫,凭借着一手精湛的厨艺,得到了卫共姬的宠爱。他深知想要在这宫廷之中站稳脚跟,必须讨好齐桓公。于是,他通过寺人貂的引荐,向齐桓公献上各种美味珍肴,齐桓公品尝之后,赞不绝口,从此雍巫也得到了齐桓公的宠爱。雍巫野心勃勃,他看准了齐桓公对他的宠信,便趁机向齐桓公提出立武孟为继承人的请求,齐桓公一时昏庸,竟答应了他。
管仲,这位齐国的贤相,对齐国的发展与称霸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岁月无情,管仲最终还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管仲去世后,齐国朝堂瞬间陷入了混乱,五公子都看到了争夺君位的机会,纷纷蠢蠢欲动,谋求继承君位。他们各自拉拢朝中大臣,结党营私,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冬十月乙亥日,这注定是一个被历史铭记的日子。一代霸主齐桓公,在这一天与世长辞。他的离世,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齐桓公一死,宫廷内外顿时乱作一团。易牙,这个一直觊觎权力的人,趁乱入宫。他与寺人貂相互勾结,依靠那些深受齐桓公宠爱的内宠,在宫廷中发动政变,残忍地杀死了执政大夫们,随后立公子无亏为君。而原本被立为太子的孝公,在这场政变中失去了依靠,无奈之下,只能逃亡到宋国,寻求宋襄公的庇护。十二月乙亥日,齐国才对外发布齐桓公的讣告。辛巳夜,在一片混乱与哀伤之中,人们才将齐桓公入殓,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霸主,最终也化为了一抔黄土,只留下他的传奇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
眼看局势发生如此巨大的波折与转变,只见王嘉先是以千万惊诧之神色看着这一切,紧接着便给出了自己的相关看法来。
“这春秋乱世,果真是风云变幻,波谲云诡!齐桓公一生叱咤风云,成就霸业,可谁能料到,他身后的朝堂竟如此迅速地陷入这般混乱不堪的局面。他在世时,齐国在管仲的辅佐下,国力强盛,诸侯敬畏,那是何等的威风。可如今,他尸骨未寒,曾经看似稳固的权力架构便轰然崩塌,五公子争位,宫廷政变迭起,齐国的未来瞬间变得迷雾重重。”
“齐桓公的昏庸之举,为这场内乱埋下了祸根。当初答应雍巫立武孟为继承人,全然不顾已立的太子孝公,无视宗法制度,这无疑是在朝堂上点燃了一把权力争斗的烈火。而管仲的离世,让齐国失去了定海神针。他一生辅佐齐桓公,推行改革,使得齐国国富兵强,他的智慧与谋略,在齐国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在时,尚能凭借威望与能力压制各方势力,维持朝堂的平衡,可他一走,各方野心家便再无顾忌,彻底暴露了他们对权力的贪婪。”
“易牙与寺人貂的勾结,实在是令人不齿。他们为了一己之私,趁乱发动政变,杀害执政大夫,立公子无亏为君,全然不顾齐国的大局。这种行径,不仅破坏了齐国的政治秩序,也让齐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而太子孝公,本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却因这场变故被迫逃亡宋国,他的遭遇,实在是令人唏嘘。”
“这场巨变,也让我看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无情。在这乱世之中,亲情、仁义在权力面前显得如此脆弱。为了登上那至高无上的君位,父子反目,兄弟成仇,大臣们也各自为了利益不择手段。齐国的这场内乱,不仅仅是权力的更迭,更是对人性的一次深刻考验。而未来,齐国又将何去何从?是在这场内乱中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还是能在混乱中重新找到方向,再次崛起?这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变数,着实令人担忧。”
在此之余不久,只见王嘉的脑海里,对于这一系列事情,此时此刻顿时便浮现出这一时期乃至后续时代诸子百家与名人大师的着作典籍中的佳句名篇,紧接着便轻声吟诵并细细感悟起这一切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后世西汉史官司马迁这一言,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这春秋乱世的众生相。各方势力为了利益你争我夺,齐国为报旧仇兴兵,鲁国为扩张灭项,晋国内乱皆因权力与利益的纠葛。利益,是驱动这乱世运转的车轮,让各国诸侯、朝堂权贵乃至升斗小民,都在这利益的漩涡中身不由己。”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之言,在此情此景下显得格外深刻。齐桓公称霸时,看似尊崇仁义,实则是实力为尊。如今齐国宫廷内乱,父子、兄弟间亲情不再,孝慈被抛却,而那些所谓的忠臣,在权力的诱惑下,也纷纷迷失。这正是国家昏乱之际,一切秩序与道德崩坏的写照。”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孙武这句兵家名言,在齐国与英氏国之战、鲁国灭项之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齐国为复仇,精心筹备,抓住时机进攻,是恃吾有以待之;鲁国趁他国无暇,突袭项国,亦是如此。战争从来不是偶然,是实力与谋略的较量,更是对时机的精准把握。”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的这句千古名言,对照当下,愈发显得珍贵。在这动荡的春秋乱世,权力、财富的诱惑无处不在,能坚守本心者寥寥。无论是齐国朝堂的权臣,还是各国争权的公子,又有几人能做到不为权力财富所动摇,不屈从于威势呢?这些乱世中的人,在权力与利益面前轻易地抛弃了原则,也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加混乱不堪。”
后来,又过了没多久。
在这之中,王嘉与许多相关人士进行交流,并且有了许多自己的感悟。
再到了后来,当他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时,他便将其中重要的信息记录在他先前准备好的小竹简小册子上,之后再细细分析。
然后,他在完成自己手中的书籍整理与分类工作后,他便马不停蹄的带着自己的疑惑,前往他的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休息以及办公的地方,寻求答疑解惑。
在这之后不久,转眼间便进入了师生问答环节。
紧接着,他与他的那几个师哥师姐也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
在此基础上,他又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识,有了更多的感悟。
这一天,很快也就过去了。
接下来,到了鲁僖公第十八年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