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枪马无双第2章 > 第609章 督军团集聚京师(第1页)

第609章 督军团集聚京师(第1页)

黎元洪忌惮段祺瑞,其实段祺瑞也忌惮黎元洪。

这就是典型的麻杆打狼——两头怕。

黎元洪忌惮段祺瑞是因为自己没有军权,担心对方掀桌子。

段祺瑞忌惮黎元洪,是因为黎元洪掌握国会,同样可以掀桌子。

走到刺刀见红的那一步,黎元洪可以动国会罢免段祺瑞政务总理的职务——这是具有法理支持的。

对于段祺瑞而言,真要是被黎元洪罢免了职务,他虽不至于彻底抓瞎,但肯定也会相当不好过。

被罢免之后,段祺瑞当然可以动兵变,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黎元洪怼马桶里冲走,但结果也只能是两败俱伤。

原因有两个:

其一,段祺瑞头顶上的牌坊是“两造共和”,而他也确实是深以为荣,属于最直观的政治信誉,也之最雄厚的政治资本。而一旦动了兵变,那么这个政治信誉可就破产了——“共和”与“兵变”,天然就是矛盾的对立面。

事实上也是如此,段祺瑞在三一八惨案生之后,政治生涯当即彻底终结,只能灰溜溜的下野。政治信誉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支持他当扛把子,也可以让他完犊子。

其二,此时不管真假,各方确实是都承认共和的。段祺瑞作为北洋三杰之一的“虎”,动兵变就必须得考虑另外两杰的想法,即王士珍与冯河甫,这两杰一个是6军总长,另一个是副总统兼大军阀,直系扛把子!

如果北洋之龙、北洋之狗都站在对立面,那么段祺瑞搞不好就会成为众矢之的,甚至是万夫所指的国贼。实际到了段祺瑞的这个层次,考虑的就不只是权位、金钱、女人了,而是还有一个身后名。

特别是对于段祺瑞这种人而言,尤其在乎青史评价。所以,在九一八之后,尽管他已经穷得一比吊糟,但还是果断拒绝伪满的诱惑与拉拢。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段祺瑞确实不想动兵变,而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忌惮黎元洪这个大棒槌。

生“府院之争”,根本原因则是北洋政府的顶层架构主导地位错配,而直接原因自然就是在参加世界大战的问题上,府院之间持完全相反态度。

段祺瑞认为参加世界大战,加入协约国阵营。不管段祺瑞想要借此实现的个人政治意图到底是啥,单说这参战选择,真不能算错。如果打开历史天眼,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当中都站队正确,确实是侥天之幸。如果说二战是被动选择正确,那么一战确实是主动选择正确。

而黎元洪反对参加世界大战,其实也有足够的理由。毕竟他反对的是参战,而不是要加入同盟国阵营。这时候的中国积贫积弱,即便参战也只能是仆从国的身份,属实没啥排面,可能会吃力不讨好。而且参战之后,必然会对德宣战,与日本成为了队友。而德国这时候算是对华友好,方方面面的都挺支持中国。日本却是狼子野心,与其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一个整不好就会被日本把山东坑走。

中国不能没有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所以,黎元洪在这个问题上绝不是孤家寡人,而是颇有拥趸,特别是社会舆论界,当时顶级意见领袖丁佛言就是其中代表,他们在大报纸上把段祺瑞骂得狗血喷头。

段祺瑞气得鼻子不知道歪了多少回,却也无可奈何,既没有派遣军警上门带人,也没有封杀。

最后痛定思痛,索性以牙还牙,自己也办了一个《公言报》,专门骂黎元洪。

一时间舌剑唇枪。

没用多久,画风就不出意外的整歪歪了,开始往下三路招呼,这边说段祺瑞好色扒灰,白昼宣淫;那边说黎元洪阴重不泄,萎而不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