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几个九年?
这九年,他以最快的时间从斯坦福博士毕业,刷新校史。
拒绝硅谷巨头高薪,执意留校任教,主持高精尖实验,成果应用于阿美莉卡诸多重要工程项目。
但据安全部秘档:他培养的第一批大夏学子,已悄然归国。
归来的十三人虽少,却皆成栋梁,如今屹立大夏工程力学前沿。
六人进入卫星中心,参与新一代火箭结构设计。
剩下七人入职哈工大等国防学府。
十三人带回的不仅是知识和学术成果,更有斯坦福顶尖的实验教学体系。
听闻第二批学子今年亦将毕业
这一批学子,同样是那位背负骂名天才教授特意挑选出来的精英。
这批学子,在阿美莉卡最先进设备与充沛经费支持下,于复合材料、动力领域成果瞩目。
这分明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无间道”!
阿大看到这些绝密资料的时候,常感慨不已!
用九年骂名换一批批国之栋梁,这牺牲太过沉重!
但这极其伟大!
阿大虽然未曾与那位天才教授谋面,却通过加密渠道洞悉其踪,天才教授每周三去唐人街中餐厅,点一份油泼面却几乎不动。
天才教授在西交大读书的那三年,每周三,他的导师都会骑着自行车,把他带回家,师母会给他做上一份油泼面。
阿大之所以能看到有这位天才教授的情报,只为了在有一天,这位天才教授想回国了,阿大整个小组,可以付出任何代价,也要带天才教授回国。
整个阿美莉卡潜伏身份中,他们小组的身份最“干净”,以普通商人潜伏,不留痕迹。
谁能想到,这千夫所指的“叛国者”,反而是一位彻彻底底的爱国者?
阿大很多时候都在想,他是如何熬过九年?
国人唾骂尚可承受,可父母决裂最锥心。
或许每个深夜,他都会悄然东望,于心底默念:祝祖国繁荣强大。
“咔嗒。”黄仪拉好背包拉链的轻响唤回阿大思绪。
她反复咀嚼阿大的那句话:“欲脱监控,先成彻头彻尾之国人。”
“若…成不了彻头彻尾的国人呢?”
“嗯…”阿大回望她,“那便敛锋芒,藏才华,示人以平庸。”
“如此,归国时阿美莉卡或不会视你为‘必留’之才,阻拦或可少些。”
上一位成功归国者,星海重工总工王海(王腾之弟),其代价
记录在安全部与保卫部染血的档案中显示:上百海外特工殒命接应,同行另外五位天才科学家,两人被捕杳无音信,三人突围饮弹…档案照片马赛克厚重,仍掩不住枪战惨烈。
在阿美莉卡,天才归国,从来荆棘密布。
“黄专家,国内现在看似很穷困,但那是表象。”
“归国后,去江州,联系我给你的号码,自有人安排妥当,科研或任教,都随你了。”
黄仪点头,将11位号码默念刻心,如果科技处的周主任没办法安排她研究芯片,那她就去江州,试试这个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