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清望着将自己藏在被子里的卫泱,觉着卫泱还只是个孩子。
那些沧桑和那些她自以为的狠心恶毒,都是这孩子装出来的。
这样心怀悲悯,仁慈纯善的孩子,真的能赢得了太后吗?
……
卫泱自出生以来就是众星捧月,而在江州沉寂了整整四年之后,此番,卫泱又因为被刺杀的事重新成为了大夏的焦点。
别有所图之人,利用卫泱被刺杀一事各种借题发挥,奔走部署,忙的不可开交。
而坊间百姓也就此事议论纷纷,并且群情激愤,要求朝廷一定要彻查此事,还灵枢长公主一个公道。
卫泱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如此招大夏百姓们的拥戴。
她不禁思考,她究竟做了什么,竟然能在大夏百姓们的心中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因为她亲自出手,料理了盘踞于江州,鱼肉百姓多年的那些贪官,还是因为她曾亲自前往沥州,营救因水灾失去家园的百姓?也或许是因为她曾带领一众人等,一举清缴了常年在沥州一代作乱的水匪。
还有可能是因为她在京都城内兴办粥场,给予了不少穷苦百姓以温饱。
是因为她所做的这一桩桩,一件件事堆积起来,才让大夏的百姓们认为,她是一位一心为百姓着想,温厚仁德的好公主。
所以这些百姓们在她遭难的时候,才会觉得痛心,才愿意站出来为她请愿,替她叫屈。
卫泱发誓,无论是去沥州救灾,还是大力的去兴办粥场,她都没存一丝的功利之心。
她就是想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百姓们做点儿什么,卫泱觉得,这都是她身为大夏公主应该做的。
她不需要谁承她的情,也不需要谁对她感恩戴德。
然而种下善因,必得善果。
她如今就得到了她从未期盼过的回报。
当然,卫泱并不是一个天真的人,尽管百姓们拥护她爱戴她,对她被刺杀的事十分愤慨。
但若无有心之人的刻意煽动,光凭普通百姓的力量,事情怎么可能闹到这么大。
尽管眼下事态正如她预想中的一般发展,甚至比她预想中的发展更快、更顺利,但卫泱并不觉得欣喜。
她见不得善良无辜的百姓们被人利用,尤其是因为她被利用。
卫泱只想眼前的事能快些平息,但事情究竟能不能很快的平息下来,她说了不算,一切都要看樊太后的态度。
……
卫泱遇刺的事持续发酵,不单京都城内有百姓集结,为卫泱请愿。
整个大夏国上下,尤其是岭南地区,江州、沥州一代,也接连出现百姓们聚集于官府衙门之前,为卫泱请愿。
请求太后与皇上彻查灵枢长公主遇刺一案,还灵枢长公主一个公道。
樊昭处理政事,态度一向强硬,只要是她决定的事,任谁也别想让她轻易改变主意。
但面对朝臣以及分封在外的诸位亲王郡王们的连番上表,面对举国上下激愤的百姓,樊昭无奈,只能做出妥协和让步。
她不得已答应罢免现任的全部禁军统领及校尉,并在朝臣们的大力举荐之下,任命了新人。
而新上任的这几个禁军校尉,没有一个是她的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