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保证了安全,也增强了隐秘性。
需要的研究员上面会根据他们的需要并根据他们的意见调选,他们只要安心做项目就可以。
陈慧要是想海钓了,也能随时出海,方圆五十里的海域,都在海军的严密监控中,陈慧可以放心大胆地与李新一起开着“春风号”继续他们周末海钓的生活。
至于为什么会在明珠县拥有实验室,那还要从八月份说起。
……
八月份的时候,李新与Z大合作的能源转化项目第三期进入收尾阶段,目前他们已经能做到在五秒内,将废弃塑料直接转化为石油。
这是一次能源转化技术的大飞跃,在此之前,直接将塑料转化为石油,那都需要经过重重熔炼、精粹,用时长不说,提取率也非常低。
可他们的项目做到了快速提取、无渣转化。更重要的是,转化器械使用起来非常便捷,这其中的经济价值是非常巨大的。
陈慧并不觉得这项技术有多厉害,要知道,17177可是能把石头子都转化成能量用于系统运转,而他们目前做到的只是同源能源的转化,塑料的原料就是原油,如今只是把塑料重新变回去罢了。
如果哪天能做到将任意物品转化成能源,那才是真正的厉害。
当然了,这只是陈慧想想,他们的科技水平与17177相差得太远,能做得如今这样,已经非常难得了。
可他们还年轻不是么?就算达不到罗马,可也不会停下去往罗马的步伐。
17177都那么大方地留下题库系统,还帮她一起创造了一号,她不能浪费这些资源,也不能浪费李新那么聪明的脑袋瓜。
能源转化项目是否要继续第四期的合作,李新还在考虑,第四期更侧重的是应用与优化的问题,如果继续的话,就还得待在杭城。
不合作的话,总差点意思,好像没有把事情做完一样。
不仅是陈慧想回去了,李新也想家了。
“如果明珠县有实验室就好了,你不用纠结,我也不用烦恼要不要再做新项目了。”这段时间陈慧没有闲着,写了几份项目计划书,可一直没找人谈。
明珠县太小,太偏僻,连一个稍微知名些的高中都没有,更别说大学、研究所了。当地条件好一点的人家,都是把孩子送到外地读高中、初中,甚至小学的。
项目一旦开启,时间都不会短,她不想没完没了地呆在杭城,她对这个城市没有归属感,李新也一样。
“实在不行,我们自己建一个吧?”陈慧提议道。
李新问:“研究员哪来?实验设备怎么办?”
“有你,有我,还愁挖不到人?”陈慧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李新:“设备找老师买呗,买不到的,借借。”
“你不怕老师追在你后面骂人啊?”李新笑着问,他可是知道陈慧那个班导是有几分豪爽在身上的。
陈慧摸摸鼻头,有些心虚:“嘿,怕什么,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第二天,陈慧就找班导提了提想在明珠县建实验室的事情,话肯定不会说得那么露骨,就是问问班导这事的可行性。
“你把想做的项目,整理个计划书给我看,我去和校领导商量一下,如果再来个和发动机优化项目差不多等级的项目,也不是不能在明珠县建一个实验室。”
发动机优化项目借用了Z大的实验室,H大的校领导还是有些在意的。
从陈慧当初和李新一起申请的那些专利来看,就知道这两个人涉猎的领域比较广,有这样一个金疙瘩在,只要他俩想,项目肯定少不了,他们学校要想继续保持友好合作,总不能一直借Z大的实验室,就算Z大愿意,他们还不愿意呢!
他们H大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