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州市号称新工业城市。
当年,它只是橘城市所属的一个县。
楚州交通位置很特殊,是府南省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某年,一个大型的冶炼厂落地楚州,随即,一个专门生产铁路运输工具的基地落户楚州。
由此,楚州拉开了新工业建设的大幕。
短短几十年,便确立了工业基础城市。
楚州县因此改设楚州市,成为府南省一个重要的地级地区。
楚州市这些年的发展,几乎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它被冠以新工业城市,绝非浪得虚名。
毕竟,楚州生产的铁路运输工具,己经形成了南北格局。成为能够完全独当一面的现代工业基地。
府南省委本次督查的案件,源于三年前一桩环保案。
由于楚州有一家规模巨大的冶炼厂,因此衍生了许多小型的冶炼加工企业。
其中,有一家企业被举报污染了环境。当地环保部门便派人上门检查。
本来,楚州环境污染不是一个新问题。从有冶炼厂开始,楚州的环保就进入到了一个危险阶段。
大量的工业废水将楚州的环境污染得一塌糊涂。国家因此下了很大决心,对楚州的环境污染来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大清查。
当时,楚州关闭了近百家环境整治不达标的小型企业。
然而,在巨大利欲熏心下,还是有不少人在风声过去之后,铤而走险。
一家叫“鸿达”的以提炼从冶炼厂拖出来的废渣为生的小企业,藏在距离楚州市区20公里的一个小山村里。
这种毫无排污能力的小企业,不会把一分钱花在环保措施上。
他们为了不让排污被发现,居然打了两口深达300米的井。生产将所有废水都排进深井,以逃避环保部门的检查。
当然,环保部门并非不知道企业玩的这些小把戏。他们睁只眼闭只眼,源于企业每年都要向他们缴纳一笔巨大的排污费。
鸿达公司当然在被打击之列。在环保部门采取行动后,他们是第一家被关闭的污染企业。
同时,他们也是在风声过后,第一家悄悄生产的企业。
鸿达公司进入大众视野,在于一篇来自燕京的报道。
鸿达公司所在的山村,有一户人家有个儿子在燕京某报社当记者。
记者的父亲被查出患癌之后,去了燕京儿子那里治疗。
在一次闲谈中,做记者的儿子从父亲口中得知,全村像他这样的癌症患者不在少数。并且大人小孩都有发生。
这就让记者多了一个心。
父亲告诉他,十年前,自从鸿达公司来了后,他们原本祖辈都喝的山泉水,越来越不能喝了。过去明亮的小溪水里游弋的鱼虾,现在再也看不到了。
乡亲们便只好自己花钱钻井,可是无论井打多深,抽出来的水不管是烧开还是没烧开,都有一股淡淡的臭味,根本难以下咽。
记者一瞬间便想到环境被污染了。
他悄悄回来,花了整整半个月时间,将老家的环境污染情况写成了一篇报道。并形成了一份内参,送了上去。
这篇文章一问世,便如引爆了一颗炸弹一样。
人们纷纷怀疑起来,自己身体越来越不好。到医院一查,不是这个癌,就是那个癌。
其中,鸿达公司所在地的山村,全村120多人,就查出患癌者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