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里在帮忙找合适的裁缝师傅,队长也与林裁缝进行了接触。
林裁缝的意思如果要他进厂,只做裁剪不带徒弟。”
只做裁剪不带徒弟?
想必支书和队长都不中意,否则张支书不会是现在这种表情。
刘欣雨笑了笑,沉吟片刻问道:“只做裁剪不带徒弟,大队一个月准备开多少工资?带徒弟又开多少工资?”
如果工资合适,倒是可以让方静试试。
方静在裁剪方面还是很有灵气的。
她只教了方静两个双肩书包的款式,现在却已经有四五种款式了。
能把两种书包的款式发展成四五种款式,方静其实已经摸到了设计的门槛。
只要给她设计图,肯定能裁剪出符合设计的衣服。
刘欣雨很快就要回京城,想请她帮忙联系货源已经不太可能,那么就尽可能地从她这里挖些对大队办厂有用的信息。
刘欣雨这样问肯定有她的用意,于是十分干脆地告诉刘欣雨,林裁缝提出的月工资。
只做裁剪不带徒弟,一个月要四十元。
这在城里确实不算高,但是在尚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农民,却真的不低了。
当然这点工资对于方静来说,却不算高,所以刘欣雨并不打算推荐方静进厂。
大队办的这个厂无论生产书包还是服装,其实都能赚,就是赚的多和少的问题。
方明今天带着两套童装去了县城,到现在还没有回来,还不知情况,所以刘方两家以后到底做什么生意一时间刘欣雨也说不好。
面对张支书灼灼的目光,刘欣雨决定实话实说:“做书包的话全国读书的孩子那么多,销路的话倒是不太愁。不但需要一个好的裁剪师傅,对缝纫工的要求也比较高。
咱们大队既没有这样的裁剪师傅也没有熟练的缝纫工,只怕很难马上赚钱。
要不,还是直接把机子卖掉算了,保证队里能赚钱!”
无心插柳
张支书没好气瞪了刘欣雨一眼道:“你不会还在为自家不能办厂生气吧!”
县里特地让财政给大队拨了款,现在把机器转手卖掉,他还要不要做人?!
“怎么可能!我是那么小气的人吗?!”刘欣雨一边抓紧组装缝纫机一边继续与张支书溜嘴皮子,不过没敢继续让张支书卖机器,想了想又提了个建议:“要不,试试做秋衣秋裤。秋衣秋裤比较好做,面料也好找。无论是申市的纺织厂还是甬城的纺织厂,应该都生产做秋衣秋裤的面料。”
商店里卖的那种薄款的秋衣秋裤,一套少说也要七八块,面料还是那种特别容易起球起静电的晴纶面料。
刘欣雨建议张支书采购那种全棉或者含棉量高的面料,穿着舒服,其他的刘欣雨没有多说,因为多说无益,该怎么平衡成本和利润,总归得大队这些干部自己去摸索。
当然为了让大队能有个好的起步,刘欣雨还是进睡房拿了一套秋衣秋裤的设计图递给张支书,采不采纳是大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