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这苏麻离青的晕散,刻意模仿反而显得匠气十足,毫无元明时期的自然豪放”
帖子一出,立刻引起围观。
“卧槽,技术流大佬啊!”
“我上周还去看过这罐子,宝昌的掌柜吹得天花乱坠开价八百万!”
“幸好没钱买!”
“孙家的东西也敢质疑?楼主小心被查水表!”
第二天,第二帖发出:《聚宝阁的“王翚山水”,是高手仿的,但可惜,用错了印泥!》
这一帖,更加刁钻。
它承认画工精湛,几乎可以乱真,但却从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落——钤印的印泥入手,分析其油料、成色,断定其为民国时期的产物,而非清代康熙年间。
“王石谷所用印泥,多为宫廷御制色泽沉厚古朴。”
“而此画印色,略显浮躁,油光外露懂行的朋友用放大镜一看便知”
这下,论坛彻底炸了。
如果说第一帖是质疑,第二帖就是实锤。能从印泥这种细节看出问题的,绝非等闲之辈。
“神人啊!这眼力也太毒了!”
“我怀疑是哪个被孙家坑过的大佬,出来报复了。”
“孙家这下要坐不住了吧?这脸打得啪啪响!”
舆论开始发酵。
而真正让圈内大佬们感到恐慌的,不是这些公开的帖子。
而是几封匿名邮件。
几家国内顶级的拍卖行负责人,以及几位身家巨亿、和孙家有过生意往来的大藏家,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邮件。
邮件内容很简单。
几张超高清的照片。
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永乐甜白釉暗刻龙纹盘。
王翚的《长江万里图》长卷。
乾隆御用田黄三联玺。
每一件,都是国宝级的重器。
照片下面,附着一份由省级博物馆出具的、盖有钢印的鉴定报告扫描件。
报告上,每一件都写着:真品无疑。
邮件最后,只有一句话。
“真品在此,尔等手中之物为何物?”
京城,一间私人会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