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传来嘈杂声,还有人扯着嗓子喊:“张泉在里面吗?”
“我们是江城都市报的记者!”
“张先生!请出来回应一下宝昌的声明!”
媒体把楼给堵了。
张泉拉开窗帘一角,楼下黑压压一片,长枪短炮。
躲是躲不过去了。
他必须发声,而且要掌握主动权。
他拿起手机,从无数未接来电里,找到了一个备注着“艺术财经频道刘记者”的号码,回拨了过去。
他选择了一家在业内最权威,也最注重事实的媒体。
电话很快接通。
“喂?是张泉先生吗?”
对方的声音很惊喜。
“是我。”
张泉的声音很平静,“我可以接受你们的电话专访但只说一次。”
十五分钟后,采访结束。
张泉的观点很简单,就三条。
第一,他不针对任何个人或机构,只针对那幅画。
第二,他重申了自己对画作笔墨和印章年代的质疑。
第三,他再次强调,“印泥成分”是这次争议的内核,这是一个科学问题,不是眼力问题。
他欢迎并且呼吁,由一个具备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对画作进行无损微量采样检测。
他的措辞严谨,不卑不亢,没有攻击性,却充满了自信。
挂掉电话,张泉的手机收到一条新信息。
来自林国栋:“张生,魄力惊人!”
“我已暂停支付尾款。”
“静待结果。”
“若有检测需要,林某在海外有些资源,可随时动用。”
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
买家,已经开始向宝昌施压了。
孙家别墅。
“啪!”
一只清代康熙年间的五彩瓷瓶,被孙耀宗狠狠砸在地上,化为一地碎片。
周掌柜和宝昌的经理钱立群,象两个犯了错的小学生,缩着脖子站在一边,大气都不敢喘。
“废物!一群废物!”
“一个毛头小子!就把你们搅得天翻地复!”
“我养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钱立群就是张泉在拍卖会上看到的那个熟人,此刻他吓得腿肚子都在转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