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问题出在彩料上。
张泉的视线聚焦在其中一个童子衣服的矾红彩上。
在他的“透视”下,这层彩料的分子结构仿佛都清淅可见。
不对。
清乾隆时期的矾红彩,是用青矾煅烧、研磨而成,颜色偏橙,沉稳厚重。
而这瓶子上的红色,太艳了,太亮了。
这是现代化工料才会有的色泽。
还有瓶底的款识。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写得有模有样,几乎能以假乱真。
但张泉的视线仿佛能穿透那层薄薄的青花料,看到下面的胎骨。
款识周围的胎,和瓶身其他地方的胎,有一种极其细微、肉眼根本无法察觉的密度差异。
这是后加款!
把一个光绪仿乾隆的瓶子,磨掉底款,再后加一个乾隆的款!
好手段!
张泉心中冷笑。
这瓶子做得确实高明,一般的行家,哪怕上手,都极有可能被打眼。
赵坤要么是自己也被骗了,买了个大膺品不自知。
要么就是他明知道是假的,故意拿出来设局。
张泉更倾向于后者。
赵坤这种人,自负又多疑。
他会花大价钱买一件自己都没把握的重器?可能性不大。
所以,他很可能早就知道这瓶子的底细。
张泉退出图片,在雅集轩的搜索框里输入了赵坤的id:坤叔玩瓷。
他要找点更有意思的东西。
一页页地翻看赵坤过往的发帖记录。
大部分都是些眩耀自己藏品、点评市场行情的帖子,言语间透着一股老子天下第一的傲慢。
张泉耐着性子,一直翻了十几页。
忽然,一个三个月前的帖子标题,吸引了他的注意。
【请教各位方家,这路粉彩灯笼瓶,现在市场什么价位?】
张泉的心猛地一跳,点了进去。
帖子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几张图片,和一个谦虚请教的问句。
那几张图片,拍得很随意,光线昏暗,背景杂乱。
但图片里的那个灯笼瓶,无论是器型还是纹饰,都和赵坤现在眩耀的“重器”,一模一样!
只是,这篇帖子里,赵坤的语气充满了不确定。
下面的回帖也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