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异能,在瓷器和玉器领域几乎是降维打击。
看一眼,答案就跳出来。
真假、年代、价值,一目了然。
这让他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赵坤这一巴掌,把他扇醒了。
不行。
绝对不行。
光知道答案,不会解题过程,在真正的行家面前,就是个笑话。
他必须把“解题过程”补上!
第二天,张泉天不亮就起了床。
他没去古玩市场,而是直奔江城最大的图书馆。
不是新馆,是老馆。
那种墙皮斑驳、散发着旧纸张和樟脑丸混合气味的老建筑。
他一头扎进了历史文献和考古类目的书架区。
《中国古代铜器鉴赏》、《明清家具研究》、《中国书画鉴定纲要》
一本本厚得象砖头一样的专业书籍被他搬到桌上。
翻开。
看。
一个字一个字地啃。
从青铜器的锈色、纹饰、铭文,到明式家具的材质、榫卯结构、包浆皮壳,再到古画的纸张、墨色、印章
他象一块干涸的海绵,疯狂吸收着水分。
枯燥吗?
对普通人来说,枯燥得能让人睡着。
但对张泉来说,这简直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情。
因为他有“外挂”。
书上描述“宣德炉”的铜质如何精良,色泽如何内蕴。
他立刻从兜里掏出手机,在网上搜出一张高清的宣-德-炉拍卖图。
视线凝注。
【仿品,现代工艺,黄铜铸造。】
信息在脑中一闪而过。
他皱眉,继续翻。
又一张。
【仿品,民国时期,铜质尚可,皮壳为后期做旧。】
再翻!
终于,一张在嘉德春拍上成交价数百万的“冲天耳三足炉”。
【明宣德,冲天耳三足炉,真品,雪花金铜质,皮壳栗壳色,宝光内蕴,估价:人民币400万-600万。】
成了!
就是这个感觉!
当异能给出的“真品”信息,与书上那些“宝光内蕴”、“栗壳色皮壳”的描述重合时,张泉的大脑仿佛瞬间被电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