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一位姓孙的教授扶了扶眼镜:“我倒觉得更象是嘉靖时期的仿品,你看这底足的火石红,太刻意了。”
“不对不对”
就在这时,陈科长领着张泉走了进来。
刘副局长眼睛一亮,主动招手:“小张顾问来得正好!”
“快,帮我们这些老家伙看看,这几件东西都快把我们给难住了。”
张泉也不客气,走到桌前。
他的目光扫过那件青花罐,透视眼瞬间开启。
他没有立刻开口,而是拿起手套,装模作样地把罐子托在手里,仔细端详。
几秒后,他放下罐子,语气平淡。
“这不是明代的。”
“是清初康熙年间的高仿,仿得是宣德的风格。”
钱老一愣:“哦?小张同志何以见得?”
张泉指着罐子的肩部:“您看这里的胎釉结合处有一圈极其细微的爆釉点,这是康熙时期仿前朝瓷器时,因为釉料配方和烧造温度的细微差别经常会出现的一种特征。”
“还有这青花发色,看似有宣德青花的铁锈斑和晕散效果,但它的层次是浮在表面的,是画出来的效果。”
“真正的宣德青花,铁锈斑是沉下去的,象是从胎骨里渗透出来的。”
他说的这些细节,极其刁钻,若非用放大镜一寸寸地看,根本无从察觉。
钱老和孙教授对视一眼,立刻拿起高倍放大镜凑了过去。
半晌,钱老直起身子,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眼神复杂地看着张泉。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我们争了半天,居然没你一个年轻人看得透彻!”
孙教授也连连点头,满脸的叹服。
帐篷里的气氛顿时轻松下来,其他几位专家看张泉的眼神,彻底变了。
从最初的审视和好奇,变成了纯粹的敬佩。
刘副局长的脸上笑开了花。
张泉的目光又落到旁边一块巴掌大的、满是铜绿的不规则铜块上。
几个专家都认为这只是某个铜器上的普通碎片,没什么价值。
但张泉的透视眼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他拿起铜块,用手指轻轻拂去表面的浮土。
“这东西,不是碎片。”
“它应该是一个整体。”
他指着铜块上几道看似杂乱的刻线和几个小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