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清冽的豆香在口腔中化开,让他紧绷的神经都放松了不少。
气氛很轻松。
胡老爷子就象一个邻家的长辈,聊着圈子里的八卦,聊着最近市场的行情,丝毫没有那种大佬的压迫感。
张泉渐渐地不再那么拘束。
他觉得,这位胡老,是真心爱物件,也真心愿意提携后辈的人。
聊了大概十几分钟,胡老爷子才放下茶杯,慢悠悠地把话题转了回来。
“好了,小张说说你的事吧。”
“碰到什么难处了?”
来了。
张泉的心又提了起来。
他按照昨晚想好的说辞,小心翼翼地开了口。
“胡老是这样的我有个朋友他运气好,前阵子从乡下收了个东西。”
“是件清中期的玉质文房,东西看着特别开门,雕工也精。”
“但是它的来路吧,就是那种民间私下收的没发票,也没什么家族流传的说法。”
张泉一边说,一边紧紧盯着胡老爷子的表情,不放过任何一丝变化。
“所以我那朋友就犯难了。”
“想把东西出掉又怕走不对路子,把好东西给弄砸了。”
“所以托我来向您请教请教,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才最稳妥?”
胡老爷子静静地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
“恩,我明白了。”
“你朋友遇到的这个问题在咱们这行里,太常见了。”
“很多好东西都是散落在民间的,没什么显赫的出身。”
“我们管这叫开门的野路子。”
“正规的大拍卖行,像艺海那种,最看重的就是传承有序。”
“这不光是为了保证东西是真品,更重要的是为了规避法律风险。”
“万一东西的来路有问题,比如是盗掘出土的,那他们拍卖行就要承担连带责任。”
“所以传承就是他们的护身符。”
一番话,把张泉遇到的困境解释得明明白白。
“那那这种情况就没别的办法了吗?”张泉追问。
“办法,当然有。”
胡老爷子笑了笑,竖起一根手指。
“第一可以找一些小型的、私密性强的藏家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