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小伙子,又来淘宝了?”
孙老倌背着手,跟个幽灵似的冒了出来。
他探头看了一眼张泉手里的东西,又开始摇头晃脑。
“康熙民窑?你想多了。”
他一副过来人的口气,“这青花发色偏灰,典型的光绪料。”
“年轻人,别老想着捡大漏,容易吃药。”
张泉只是笑了笑,没搭话。
解释?没必要。
跟这种人,最好的回应就是不回应。
等东西换成了钱,比什么话都有力。
回到工作室,姜媛正戴着耳机,对着计算机屏幕不知道在看什么,身体还跟着节奏轻轻晃动。
看到张泉回来,她立刻坐直了身体,摘下耳机。
“回来了?淘到什么好东西了?”
“一个小玩意儿。”
张泉把盘子放在桌上,拿出专用的清洗工具,开始小心翼翼地清理上面的污垢。
姜媛好奇地凑过来看。
“这不就是个普通的青花盘子吗?”
“这可不普通。”
张泉一边用软布擦拭,一边讲解,“你看这青花的发色,像蓝宝石一样,行话叫翠毛蓝,这是康熙青花的典型特征。”
“再看这胎,又白又细,跟糯米一样。”
“还有这底足的处理,叫泥鳅背,圆润光滑,也是康熙朝的风格。”
他讲得深入浅出,姜媛听得津津有味。
她发现,这个平时看起来有点闷的男人,在谈论自己专业领域时,眼睛里象有光。
清理干净后,盘子显露出温润的宝光,青花纹饰在灯光下越发显得灵动。
“真漂亮。”
姜媛由衷地赞叹。
“漂亮是其次,关键是它能换钱。”
张泉看着盘子,心里已经有了规划,“我打算把它送去拍卖。”
“拍卖?”
姜媛有点担心,“会不会太招摇了?”
“不上艺海那种大拍行,找个本地信誉好的中小型拍卖行试试水。”
张泉早就想好了,“这样既能快速变现,又能测试一下市场反应。”
他立刻给李老板打了个电话,把盘子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
李老板一听是康熙民窑精品,立刻来了兴趣:“东西保真吗?”
“李哥你放心,我拿人品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