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里没了柳侧妃真是清闲,两个主子和蔼可亲,带着下人们一起打雪仗,追着,笑着,好不热闹。
王爷一早就去宫里早朝,要把那日慕容雪的建议告知父皇。
“儿臣与王妃这一路从西邹返回,发现我东来富庶安乐,唯一让人担忧的只是农业荒废,但这农业是国本重中之重,王妃与本王都一致认为我东来国有必要自产一部分粮食。”楚逸寒在朝堂上很威严,说话也很有份量,随即就有不少大臣开始附和。
“九王兄所言乃杞人忧天,我东来富甲一方,北宁国粮食充足,且又物美价廉,这些年东来哪年不是从东来购进粮食,从西邹购入牲畜,从南诏购入海产品,未曾断过大家的吃食,我东来的工业制品也深得各国喜,赚到盆满钵满,何乐而不为。”大皇子,一脸不屑的反驳道。
大皇子乃皇后所出,一向娇惯,虽是嫡又长,应是太子人选。但皇上却很不中意,可对九皇子楚逸寒却刮目相看,所以九皇子不但引得大皇子,而且还引得觊觎皇位所有人的仇视。
“大皇子所言极是,如若我东来国子民都来种田,那工业制造的影响巨大,经济下滑必定十分严重。”大皇子的党羽,兵部尚书何大人毫不掩饰的支持太子。
“何大人一介武夫,不知柴,米,油,盐也情有可原,我东来人囗众多,粮食乃国之根本,岂能儿戏,懂得未雨缪谋是好事。”大司农秦大人反驳道。
“本王与王妃都认为,国之根本,命脉所在,不应完全依靠别国,如若与北宁国产生矛盾,或者北宁发生自然灾害粮价必定疯涨,而我国子民拿着银钱还不一定能买到粮食。那时候工业制品可以不要,但是粮食总不能不吃吧。”楚逸寒重复着慕容雪的话。
“九王爷所言不无道理呀!”朝堂上的人开始左顾右盼,面面相觑,都觉得九王爷说得没错,许久之前也有过旱灾,那惨烈的状态不言而喻。
“既然大家都觉得九王爷所言有理,那么就请大家各抒己见看如何解决此事。”皇上也觉得九王爷所说粮食之事不无道理。
“卑职认为,应鼓励全国各地分流一部分人种植农作物,农忙时节停工辅农,农闲季节大力发展工业,这样工农可并肩发展,共同成长然后在带动畜牧业。”大司农就是大司农,一语到点。
“司农大人好主意,凡农业种植先进的地区,减轻工业税赋可促进农业发展。”吏部尚书周大人也想着用税收刺激农业。
“两位爱卿所言甚好,大兴农业之事就交由大司农去全国推广,税赋如何减轻就劳烦周大人研究颁布了。”
“臣等领旨。”两位大人鞠躬领旨。
“父皇,儿臣还认为各地还应多兴建粮仓,将储备粮食提升到一年的量,以备不时之需。”九王爷继续说着。
皇上龙颜大悦,农牧业早就该大力发展了,这些年北宁的粮价节节攀升,也是该打压打压了。
“粮仓修建之事,司农秦大人全权处理。皇儿今日所奏,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此事事关重大,理应嘉赏,皇儿想要什么。”
“父皇,儿臣什么都不缺,而且这些粮食之事也是王妃给儿臣的提点,自西邹到东来,为人处事,风土人情,王妃如履薄冰,如若那日不是瑶儿与本王亲眼所见,岂不被柳若彤摆上一道,如若王妃有事我国与西邹关系必将破裂,基于此等种种,儿臣想替王妃向父皇讨要一块免死金牌。”
“哈哈哈,我九皇儿的心思,朕明白了,王公公赏。”皇上大悦,不近女色的九皇儿让他放心了,不久肯定自己就能抱上与贤皇贵妃的孙儿了。
大皇子一党虽说也表面赞同了,可内心却暗潮汹涌,楚逸寒一名武将,不好好镇守边关,却非在这朝堂之上抢尽风头。
下朝后,大皇子便去了皇后宫中。
“母后,今日那楚逸寒又抢尽风头,越来越得了父皇的心,他可不像是嘴上说得那样不想当太子,只想征战沙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