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穿越到刘禅 > 第8章 刘禅之怒(第1页)

第8章 刘禅之怒(第1页)

建兴十二年九月初,成都皇宫,光极殿

刘擅看着面前的两份竹简,陷入沉思。

仿佛世界线收束一般,同原历史线一样,杨仪和魏延互相指责对方的上书,几乎同时到达成都。

杨仪指责魏延无视圣上和丞相撤军殿后的命令,擅自出兵陇右,陷北伐大军于极其危险的境地,形同谋反;

魏延指责杨仪视军情和圣旨如儿戏,不仅隐瞒了丞相遗命,连圣上诏书都敢隐瞒不报,致使北伐前军危机重重,可谓居心叵测,有投敌的嫌疑。

两方在上书里互骂对方,什么谋反,叛变的帽子都往对方头上扣,但在季汉朝堂看来,这两人的口水仗,远远比不上诸葛丞相离世这一重磅炸弹引人注目。

刘擅的操作还是起到了点作用的,在原历史线上,两人的上书到达成都时,可远没有现在这么风平浪静。

在原本的历史上,诸葛丞相离世后,杨仪成为撤军总指挥,他选择秘不发丧,隐瞒诸葛丞相的死讯首到各部做好撤军准备。

然后杨仪才派费祎去试探魏延,看他愿不愿意听从命令断后殿军,掩护主力撤退。

和杨仪矛盾完全无法调和的魏延,既无法接受杨仪成为北伐军总指挥(暂时的),更无法接受他居然要给杨仪断后,于是当着费祎的面,说出了“就算丞相不在了,我也要北伐”的暴论。

费祎心想遮沙避风了,嘴上说是是是,把魏延敷衍过去,然后找到机会就骑马跑出前军,给北伐中军报信去了。

杨仪知道魏延的决断后,马上下令撤退,为了安全起见,走的是道路更安全的褒斜道;魏延知道费祎跑路后,心知不好,于是让前军快速开拔,赶在主力之前到达褒斜谷栈道处。

为了抢夺指挥权,逼迫主力部队和他一起北伐,魏延居然一把火把栈道给烧了!

尾随其后侦查的司马懿,正是看到栈道火起,才确认诸葛亮真的离世了,于是发兵攻击季汉军队主力。

姜维王平等将领一边伐木修栈道,一边重整旗鼓,反击魏军,在击退两次魏军进攻后,司马懿并未纠缠,而是选择撤退。

魏延和杨仪互相指责的上书就在这种情况下到了成都朝堂,造成朝堂震惊。

尽管魏延和杨仪的人缘,是旗鼓相当的差劲,但魏延抢在主力撤退之前烧毁栈道,其行为和谋反无异,因此蒋琬,董允等人都支持杨仪的观点,建议严惩魏延。

魏延的前军和北伐军主力在褒斜谷南谷对峙,杨仪派王平对阵。王平斥责魏延部众:“丞相尸骨未寒,尔等敢助逆?”士兵知魏延理亏,瞬间溃散。魏延仅余父子及亲信数人逃往汉中。

杨仪不依不饶派马岱追击,在汉中虎头桥斩杀魏延,接着杨仪把魏延在汉中的家人尽数诛杀,夷灭三族。

相比于原先历史上,成都朝堂一日三惊,震动不己,现在的反应就轻描淡写多了,毕竟现在魏延烧的不是自家的栈道,而是伪魏敌军的粮仓。

自觉改变了历史的刘擅,心中还是有些小雀跃的,只可惜这种兴奋没办法和别人分享,他人也不可能理解他为何高兴。

所以他只能板着脸问阶梯下左手站第一位的蒋琬:“蒋卿,对于杨长史和魏征西的争论,你有何看法?”

此刻的光极殿,正在举行刘擅穿越以来,第一次大朝会,最核心的议题,就是处理北伐军班师和丞相的身后事。

长着酒糟鼻的蒋琬向刘擅一拱手:“陛下,军中功过,不应以某一方片面之词来认定。幸而此次北伐军全师而归,各将士己然疲惫,以臣愚见,当以安抚将士为主,令各军按序列各归其所,至于功过争论,应待中军班师回朝后,有司一一辨明,再论其他。

再者,当下最紧要之事,乃是丞相的身后事。”

刘擅认同地点了点头:“蒋卿老成持国,甚善。”

一想到自己还没见面,就天人永隔的“金手指”,刘擅也是唏嘘不己:“相父曾有言,若殁于战阵,就安葬在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常服入殓,不置陪葬,唉,相父何其廉也!”

自蒋琬以下,大臣们大多面露哀戚之色,他们至今都不敢相信,那个支撑着大汉脊梁的人,真的离开了。

摸了摸有些痒的眼角,不知为何,刘擅只觉得最近几天情绪非常不受控制,很容易低落难过,让他扮演“正常”皇帝的努力异常艰难。

“相父灵柩既己随大军平安抵达汉中,那么,传朕旨意,令汉中都督·左将军吴懿,全权负责相父安葬事宜,一应规格细节,严格按照相父遗嘱,若遗嘱有未到之处,按丞相葬仪安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