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跟刘晔最初想的不太一样。
如此规模的大计,想要推动起来,唯有曹昂能够拍板定夺。
但话又说回来,恰是因为这牵扯很广,这决断不是说做就做的。
毕竟除了征东将军府这边,还要考虑别的,如北方的战争,南方的战争,这些都是需要大量钱粮兜底的。
这要是中间出现差池,是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变故的。
“公子,晔以为此计刻不容缓。”
在沉吟了许久,刘晔这才开口,其表情郑重的朝曹昂作揖行礼,“在奔赴荆豫徐扬四州诸郡众县,尽管在此期间,受征东将军府的决断,四州牧府及刺史部,在各自治下都兴起了水利整饬大工,这使一批批受灾群体,破产群体,得以凭借以工代赈,凝聚在各地参与到该工中。”
“可在晔看来,途经各州的重要水系,没有整体性的整饬及建设,这对于各州而言并非是好事。”
“别的不说,仅是旱灾与水患,这一旦发生就不会局限于一片地域,而是会影响到大的区域的,在过去这几年,豫州出现的旱灾,江淮发生的水患,都对各地造成了严重损失与影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更为严峻的,是灾后出现的时疫,很多人不是死在灾情发生之际,而是死在赈灾期间出现的时疫上!”
曹昂眉头紧皱起来。
刘晔讲的是事实,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尽管在过去数载,其节制的四州治下,出现灾情侵袭后,他都积极地进行赈灾,以尽可能的减少死伤,可时疫一旦爆发,不是说控制就能立即控制的。
“如果荆豫徐扬四州的整体性水利整饬及建设,能够在四州治下促成的话,这对今后的防灾控灾,是有着极大益处的,这是能减少很多不必要死伤的。”
见曹昂若有所思,刘晔趁势说道:“晔知此等大计,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将会对公子,对征东将军府造成极大的负担。”
“但是晔以为这笔账,不能如此简单的去算。”
“正如涉及徐州境的大计,一旦邗沟能够疏通出来,这对江淮一带的商贸,是能起到促进作用的。”
“而随着江淮商贸繁荣,徐州刺史部及诸郡众县,可按征东将军府所定赋税制度进行对应征税……”
为了能说服曹昂同意他所提大计,在赶回襄阳之前,刘晔是准备的很充足的,甚至在他所谋这大计中,还巧妙的将军屯给囊括其中了。
毕竟曹昂在荆豫徐扬四州治下,是划定出不少军屯区域的,这些军屯的产出,除却军屯群体所得外,余下的是要上缴征东将军府的,这也是先前曹昂敢南征北战,敢解决曹操后勤压力的底气所在。
没有军屯兜底,曹昂是会受很大掣肘的。
不过军屯的政策,不是说一成不变的。
人在处在朝不保夕下,只要有口吃的,能叫一家老小不颠沛流离,那么就非常满足了。
但是承平的时间长了,都不说十年八年了,三五载,甚至是更短,这人的想法就会跟着改变。
所以涉及军屯的征收,这个比例是需要调整的。
这也是曹昂愿意叫诸葛亮,从贾诩手里接管军屯诸事的原因之一。
这些更为细微的调改,需要一个较真的人来亲抓。
毫无疑问,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人。
“子扬所提大计的前景,某是能看到的。”
曹昂撩撩袍袖,向前探探身,看向刘晔道:“不过对于此计,征东将军府诸君所提,某也不能不考虑,毕竟这是需要一笔极大的开支,关键这笔开支,不是三五载,这可能是十年八年,甚至是更久的。”
刘晔的内心紧张起来。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公子所虑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