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皇太孙。皇太孙一向沉稳,办事有魄力。他十六岁就曾随皇帝一起远征鞑靼,血战九龙口,临危不乱,是经历过大阵仗的人。所以,妙锦一回到北京,便去了皇太孙宫,把前前后后的事情都跟他讲了。”
“他如何反应?”
“他说,他早就注意到这两个叔叔没安好心,与他们摊牌是迟早的事,不过目前还是要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皇太孙年纪轻轻,却如此老成。”
“是啊,他有朝一日坐了龙廷,必定是一位有为的君主,天下之福啊!所以我们能帮就帮他一把吧。”
“夺储之争,是皇室的家事,外人也只能做到提个醒。”
“储君可不仅仅是家事,它关系到大明朝的长治久安。天下苍生都盼着将来能有一位体恤百姓的仁君呢!”
“姑姑真是忧国忧民。”
“按说呢,佛门中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不过问凡尘俗事的。可是靖难之役死了那么多人,百姓需要的是休养生息。对破坏安定的恶行,妙锦不能视而不见,不闻不问啊。”
“姑姑这是大慈悲。”
“没那么高大上,妙锦只不过是见不得因为权力之争而令百姓遭殃。”
“这不是慈悲,什么是慈悲?心系苍生,人间慈悲莫大于此。”
“好了,不说这些了。说说你自己吧。你怎么样?”
“我回来后便接着干天寿山的寿陵工程。我一直在纳闷,紫禁城的三大殿被焚,圣上为何不下旨重建呢?”
“皇帝把三大殿被焚视作上天对他滥杀无辜的警告,至今仍心有余悸。重建不重建,便暂时提不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蒯祥懂了。”
“既然回了北京城,你也去看看小芹姑娘吧。”
“好,我回头就去信仁堂。”
“妙锦必须得夸小芹姑娘几句。这回在乐安,多亏有她跟在身边。真没想到,关键时刻她那么冷静,有急智。”
“是啊,师妹心眼儿活络,善应变,这点她比我强。”蒯祥承认。
“所以嘛,你们两个一个沉稳,一个机灵,互补型,这是绝配呀!还犹豫什么,赶快娶了人家吧!”
“姑姑!”
“都多大的人了,还不好意思起来了!”妙锦笑道。
※
智空长老在天宁寺的僧房中念经。
一名小沙弥毕恭毕敬地走进:“师尊,常山中护卫的王施主求见。”
智空长老放下念珠。“请他进来吧。”
王瑜走进僧房,双手合十,高诵阿弥陀佛。
智空长老也双手合十。“阿弥陀佛!”然后指了指对面的禅床。“施主请坐。”
王瑜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