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家投的推荐票,也有人每天给我刷评论,感谢各位的支持。
写书其实不是我主业,这篇小说,说实话是我玩了三国无双起源后,觉得他剧情写的什么垃圾,然后就自己写了一段。对我来说,在我脑海里构筑这些有趣的剧情就跟玩游戏一样爽,所以写了很多。我自认为我的水平还是比年轻时写得进步了不少的。你可以认为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游戏的存档。本来只是当副业搞著,想著起点不给签约就在敌站混个全勤,但没想到过了,反正就这样写下去了。
另外,我主要工作是当游戏文案,当初写过无悔华夏的三国剧本,现在已经离职了。在这方面的知识还是比较有储备的。写作时我会儘可能的参考史料,不留下与史料相违背的东西。这当然可能会为演出和观感做一些妥协,这也是我在不断写作之中產生的一些感悟,就是我不喜欢把话讲得太文,以至於连话语里的真情实感都难以表达,非得加多高文化门槛才让人看懂,读著也累。
如各位所见的,其实我希望儘可能的淡化穿越的成分,即,我们的主角並不是因为知晓歷史而做了什么,而是通过前世的一些记忆,获得了不同於常人的志向与一个更倾向於成事的人格,以至於走上了和歷史上截然不同的路。他並不需要太多“因为歷史上发生了,所以我要做什么”这样的选择,因为这本书就是他在乱世打拼的道路。就像我们这些活在现实中的人,没法通过买彩票来走捷径一样,我觉得我们主角也不需要这种捷径,那是违背本书初衷的。
我写的是小说,自然不是照抄史料,小说会有艺术加工,比如吕布为什么不拿马槊拿画戟。另外在史料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其实真正的史料是很少的,为什么并州凉州兵可以带马鐙玩衝击,这玩意没有出土文物证实,你可以说当时的人就是坐高桥马鞍冲的,但马鐙实际上也是隨著衝击骑兵的需要发展出来的,你无论早发展还是晚发展,这终归要有。而因为我小说的基调,我基本不会去搞让主角靠发明出来这种按歷史趋势本来就会出现的东西来打一场胜仗,这也算是权衡之下的考量。
另外,关於很多歷史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比如有人说刘备是去雒阳跟卢植学习的,有的人说刘备家里很有钱。我能说的就是这些都没有直接史料佐证,当时的史料很少,有很多都是根据其他史料进行推论,觉得“有可能是这样”,但它也同样存在其他的可能,三国区不同的专家对於同样的事都有不同的解读,我觉得你怎么解读都不能算错。我觉得看小说就看小说,各位別在评论区当歷史警察了,说我写得这里那里跟你认知中的歷史不符,这没必要。我十多年前就开始看三国小说,今天你们吵烂的东西我当年基本全都看过,真的不想再爭论这些了。我既然敢写就说明我对这些爭议,在本篇小说中有了自己的答案,当然,这只是我认为仅在本书中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並不是说这就是歷史。我只是说,不要在我在书中选择了一种歷史观点后,你非要提出一种相反的歷史观点,问我为什么不这么写,你要这么不爽,那你肯定看得不舒服,留下评论也影响別人的感受,所以这种影响观感的评论我会刪评禁言的。
另外正常更新应该是每天4000字以上,上架前大概不会特別加更的。
感谢大家投的推荐票,也有人每天给我刷评论,感谢各位的支持。
写书其实不是我主业,这篇小说,说实话是我玩了三国无双起源后,觉得他剧情写的什么垃圾,然后就自己写了一段。对我来说,在我脑海里构筑这些有趣的剧情就跟玩游戏一样爽,所以写了很多。我自认为我的水平还是比年轻时写得进步了不少的。你可以认为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游戏的存档。本来只是当副业搞著,想著起点不给签约就在敌站混个全勤,但没想到过了,反正就这样写下去了。
另外,我主要工作是当游戏文案,当初写过无悔华夏的三国剧本,现在已经离职了。在这方面的知识还是比较有储备的。写作时我会儘可能的参考史料,不留下与史料相违背的东西。这当然可能会为演出和观感做一些妥协,这也是我在不断写作之中產生的一些感悟,就是我不喜欢把话讲得太文,以至於连话语里的真情实感都难以表达,非得加多高文化门槛才让人看懂,读著也累。
如各位所见的,其实我希望儘可能的淡化穿越的成分,即,我们的主角並不是因为知晓歷史而做了什么,而是通过前世的一些记忆,获得了不同於常人的志向与一个更倾向於成事的人格,以至於走上了和歷史上截然不同的路。他並不需要太多“因为歷史上发生了,所以我要做什么”这样的选择,因为这本书就是他在乱世打拼的道路。就像我们这些活在现实中的人,没法通过买彩票来走捷径一样,我觉得我们主角也不需要这种捷径,那是违背本书初衷的。
我写的是小说,自然不是照抄史料,小说会有艺术加工,比如吕布为什么不拿马槊拿画戟。另外在史料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其实真正的史料是很少的,为什么并州凉州兵可以带马鐙玩衝击,这玩意没有出土文物证实,你可以说当时的人就是坐高桥马鞍冲的,但马鐙实际上也是隨著衝击骑兵的需要发展出来的,你无论早发展还是晚发展,这终归要有。而因为我小说的基调,我基本不会去搞让主角靠发明出来这种按歷史趋势本来就会出现的东西来打一场胜仗,这也算是权衡之下的考量。
另外,关於很多歷史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比如有人说刘备是去雒阳跟卢植学习的,有的人说刘备家里很有钱。我能说的就是这些都没有直接史料佐证,当时的史料很少,有很多都是根据其他史料进行推论,觉得“有可能是这样”,但它也同样存在其他的可能,三国区不同的专家对於同样的事都有不同的解读,我觉得你怎么解读都不能算错。我觉得看小说就看小说,各位別在评论区当歷史警察了,说我写得这里那里跟你认知中的歷史不符,这没必要。我十多年前就开始看三国小说,今天你们吵烂的东西我当年基本全都看过,真的不想再爭论这些了。我既然敢写就说明我对这些爭议,在本篇小说中有了自己的答案,当然,这只是我认为仅在本书中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並不是说这就是歷史。我只是说,不要在我在书中选择了一种歷史观点后,你非要提出一种相反的歷史观点,问我为什么不这么写,你要这么不爽,那你肯定看得不舒服,留下评论也影响別人的感受,所以这种影响观感的评论我会刪评禁言的。
另外正常更新应该是每天4000字以上,上架前大概不会特別加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