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从公务员到权力巅峰 第139章 > 第1416章 修便民桥连通两岸人民(第1页)

第1416章 修便民桥连通两岸人民(第1页)

青溪县政府的会议室里,长条木桌被擦得锃亮,墙上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全县贫困村落的航拍画面,泥泞的土路蜿蜒在山间,破旧的土坯房在雨雾中若隐若现,河对岸的村民背着背篓,正踩着摇晃的渡船往对岸赶。

周志高坐在主位上,指尖在扶贫规划图上轻轻滑动,目光扫过县委书记陈明、县长刘凯等干部,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青溪县的扶贫,不能只靠送钱送物,要先凝聚民心,让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

“你们是土生土长的清溪人,比我更懂这里的情况,接下来,我教你们怎么做,你们要跟着好好干。”

陈明赶紧拿出笔记本,笔握得紧紧的:“周部长,您放心,我们一定听您的指挥。”

“只是青溪县底子太薄,光靠县里的资金,怕是很难推进扶贫项目。”

“资金的事我来解决。”周志高掏出手机,拨通了省财政厅厅长的电话,声音沉稳有力,“老杨,青溪县的扶贫项目需要专项资金支持,修路、修桥、建产业园,总预算大概两个亿。”

“你那边尽快安排拨款,下周我要看到资金到账。”

电话那头的杨厅长没有丝毫犹豫:“周部长,您亲自牵头的项目,我们肯定优先保障。明天就走审批流程,保证下周资金到位。”

挂了电话,周志高将手机放在桌上,目光重新落在规划图上:“资金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把钱花在刀刃上。”

“你们看,青溪县有山有水,适合发展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可最大的问题是交通。这条路,”他指着图上一条虚线,“从县城到靠山屯,十五公里的路全是土路,下雨天根本没法走,农产品运不出去,游客也进不来。”

手指移到一条蓝色曲线,“还有这条河宽两三百米,把东西两岸隔开,村民要么坐渡船,要么绕十几公里过桥,太耽误事了。”

刘凯凑过来,指着河流的位置说:“周部长,这条河叫清溪河,是全县的‘心病’。”

“去年汛期,渡船翻了一次,还伤了两个人。我们早就想修桥,可一是没钱,二是没技术,一直拖到现在。”

“现在钱和技术都有了。”周志高的语气带着振奋,“我已经联系了省交通厅,他们会派专业团队过来,下周就开始勘探,先修一座便民桥。”

“这座桥不用搞太复杂,能过小轿车和五十吨以下的小货车就行,重点是快、实用,让两岸村民尽快用上。”

他顿了顿,看向在场的干部:“修路、修桥的同时,还要搞产业。”

“靠山屯适合种猕猴桃,我们可以引进优质品种,建合作社,让村民入股;清溪河沿岸可以搞垂钓、漂流,发展乡村旅游。”

“这样一来,交通通了,产业活了,老百姓的收入自然就上去了。”

会议室里的气氛渐渐热烈起来,干部们不再像之前那样拘谨,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

有的说可以请农业专家来指导种植,有的说可以跟旅行社合作推广乡村旅游,还有的说可以在村里建电商服务站,帮村民把农产品卖到网上。

周志高听着大家的讨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才对嘛,扶贫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大家的事。”

“只要你们真心为老百姓办事,愿意跟着干,青溪县肯定能早日脱贫。”

第二天一早,周志高就带着陈明、刘凯去了清溪河沿岸。

站在河边,看着浑浊的河水缓缓流淌,河面上的渡船载着几个村民,摇摇晃晃地往对岸驶去。

“大爷,坐船到对岸要多久?”周志高朝着渡船喊。

船老大扯着嗓子回答:“得十分钟!要是遇到大风大雨,还得停航!”

等渡船靠岸,周志高走上前,跟船老大聊了起来。“大爷,您开渡船多少年了?”

“二十年了!”船老大叹了口气,“以前村里年轻人多,都出去打工了,现在就剩我们这些老人。要是能修座桥,谁还愿意开这破渡船,天天提心吊胆的。”

旁边的村民王大妈也凑过来说:“周部长,您要是能帮我们修座桥,真是积了大德了。”

“我家孙子在河对岸上学,每天得早起半小时坐船,遇到下雨天,衣服鞋子全湿透了。”

周志高握着王大妈的手,语气坚定:“大妈,您放心,下周就有人来勘探,最多三个月,桥就能修好。”

“到时候您孙子上学,几分钟就能到对岸,再也不用遭这份罪了。”

王大妈激动得眼泪都掉了下来:“谢谢……谢谢您,周部长!我们盼这座桥,盼了二十年了!”

离开清溪河,周志高又去了靠山屯。

村里的土路坑坑洼洼,车子开过去,溅起一路泥水。

屯长赵大山听说周志高来了,赶紧带着村民迎上来:“周部长,您可来了!我们屯的猕猴桃熟了,可路不好走,收购商不愿意来,都烂在地里了。”

周志高跟着赵大山走进果园,看着满树成熟的猕猴桃,心里一阵惋惜。“这些猕猴桃品质很好,要是能运出去,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