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天二年明治二年(1866),2月10日——
关东,八王子,传习队的驻所——
“开枪!”
砰!砰!砰!砰!砰!砰!砰!
密集的枪声震耳欲聋。
缓慢飘出的奶白色硝烟遮蔽视线。
偌大的训练场上,传习队的将士们努力操练火枪。
大炮的轰鸣自远处传来,此起彼伏。
来自法国的教官们背着双手,一丝不苟地检视训练成果,蕃书调所出身的翻译们紧随在旁。
【注·蕃书调所:负责翻译西方着作的学术机构。】
“那边的人动作慢了!齐步走时一定要保持队列整齐!”(法语)
“动作快!都跑起来!”(法语)
“线列战术的核心是勇气!”(法语)
每当教官们下达新的指令,翻译们就会如实地转译。
此时此刻,在训练场的西南方的一处角落里,身穿黑色长风衣、梳着背头的土方岁三正兴致勃勃地观看训练。
在剪了头发后,土方岁三越来越少穿和服,常以“黑色长风衣、黑色夹克、黑色长靴”的挺拔形象示人。
他眼下并非独身一人,布吕奈静候在其身侧——当然,负责转译二人话语的翻译也是必不可缺的。
数日前,土方岁三受命前来视察传习队的训练情况。
在抵达传习队的驻地后,他几乎每天都会来这儿观看训练,兴致勃勃地研究法国军官们是如何布置训练任务的。
土方岁三的勤奋好学使布吕奈不禁产生几分好奇。
眼下难得二人独处,他顺势问道:
“土方先生,你对军事很感兴趣吗?”
土方岁三微微一笑,半打趣地回答道:
“嗯,算是有兴趣吧。我在这方面似乎还挺有天赋的,努力学习的话,我说不定能成为一个常胜不败的将帅。”
布吕奈哑然失笑,只当土方岁三是在说笑。
从见到土方岁三的第一眼起,布吕奈就对他“一眼钟情”,觉得这个男人的脾性很合他胃口。
有别于青登的深邃,土方岁三的眼神始终带有一种“侵略性”,有如虎狼一般,仿佛随时准备扑将上去,将敌人撕成万千碎片。
在布吕奈看来,这是军人最该拥有的眼神。
出于对对方的赏识,布吕奈轻笑几声后,重又开口道:
“土方先生,你若有兴趣的话,待会儿来我房间吧,我可以把我从戎多年所积累的治军经验向你分享。”
土方岁三眼睛一亮:
“噢?既如此,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
……
匡天二年明治二年(1866),2月28日——
北近江,会津军的驻地——
“马的体力很差,提前冲刺只会早早耗尽马力!在进攻时,先让马匹小跑,等距离拉近了再开始冲刺!”(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