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110章 袁侍郎朝堂招排挤 武尚书南京开新篇(第4页)

第110章 袁侍郎朝堂招排挤 武尚书南京开新篇(第4页)

被程风的神预言震惊的袁可立,又想起小徒弟托付自己对董其昌说的话:“南京是大明的陪都,去南京任礼部尚书,看着是个养老的闲职。

实则不然,南京的职位很重要,那是在为朝廷守着一半的天下。不是朝廷信任的人,也不敢安排去南京。

南方那可是朝廷的大后方,北方乱,南方不一定乱,南方乱,北方必定乱。所以南京才是大明的定海神针。

去南京任职,看着好像都是闲职,其实不然,南京稳则天下稳,南京乱则天下乱。

南京乱了,整个大明都危险,所以南京很重要。

去南京任职,不是下放,而是委予重任。

像南京这种关系朝廷生死的大后方,只有朝廷信任的人,朝廷才会安排去南京,帮朝廷守好大后方,更是一个忠臣的能力与信任的表现。

年纪大了,脾气应当收一收,遇见官场上不如意的事,莫要着急上火,要平心静气的,别动不动的就辞官,那样不好。

兄长思量一下,咱们自己占着位置,总比被奸臣占去强。就算自己不开心,也比被奸臣占去祸害百姓好吧。

再说了,占着一个重要的闲散职位,没事就同老友喝喝茶,聊聊天,下下棋。

多幸福的日子,又能护住百姓,又能为国尽忠。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听听这些话,去年的时候自己还在用这些话语劝慰董其昌。可这是挪到自己头上,自己却在这里想不开,生闷气。

袁可立真想给自己印一耳瓜子,这么肤浅的道理,虚谷一个小孩早就看得明白,自己一把年纪了却看不明白,还死钻牛角尖。

袁可立叹息一声:“你小子说得对,老夫愧为你的老师了,竟然看不透。也罢,南京就南京吧,老夫去就是了,只是这职务,唉!”

“老师心情不应该好一点了吗?怎么还在唉声叹气的?”

程风见老师好像是已经想通了,可怎么还在唉声叹气啊?

袁可立摇摇头,叹息道:“唉,你不懂,老师没干过户部的差事,这户部尚书的位置,怕是要坏了老师的名声。”

原来是这样,程风嘴比脑袋快,张嘴就来:“老师你是多余担心,透过现象看本质,你就会发现,人家本来就不是真心让你去当户部尚书的。

只是想把你挤兑走,他们好派一个人去顶着你的名头干私活,好给你招骂名。

只是老师你去南京当这户部尚书,东林诸公肯定不会干,他们知道那一位打的什么主意,肯定会想方设法的给你换个位置。”

这一下把袁可立给搞糊涂了,忍不住的问:“那他们会给老夫换个啥职位?”

“其实那一位的主要目标是兵部尚书,但他知道直接让你去兵部,东林诸公肯定不同意。

所以先把你弄到户部,这样东林一反对,自然就会去运作。那位便顺理成章就把你搞到兵部去。

那位知道老师你肯定会生气,就等着你告老还乡。他们借口不批准,老师你一生气,自己辞官不干了。

这样正好如了他们的意,他们就会派一个人拿着你的官凭文书到南京去,顶替你干了这兵部尚书。

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把南京的兵权握在了手里。”

(注: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就是这样的,魏忠贤先给袁可立搞了一个南京户部尚书的官位,这个位置对东林党极为重要。

袁可立名誉上是东林党,但他这人,实际上是属于那种只知忠君,不知忠党派的人。

南京户部尚书落到袁可立手里,东林党自然是不放心的。

所以在任命文书下达之后,东林党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运作,最后把袁可立搞成了南京兵部尚书。

而这时候的袁可立,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坚决不去上任,多次上奏书要求告老无果,一怒之下挂印归乡。

而这个时候,魏忠贤安排了一个叫刘延元的心腹,拿着袁可立的官凭文书,顶着袁可立的头衔,去南京当了代理兵部尚书。

南京上下都知道这家伙是个假货,可没人敢举报。

大家都知道他是魏忠贤的人,谁敢得罪魏忠贤。

就这样,这家伙在南京当了一年半的兵部尚书,直到崇祯元年才被拿下,也算是千古奇闻了。)

“拍”的一声响,“尔等贼胆,竟敢如此欺君?”袁可立大怒,差点没把那书桌给拍散架。

这一声怒吼,把大少爷心脏吓得差点跳出来,赶紧安慰:“老师你消消气,消消气,小心怒火伤身。

再说了这事不是还没发生嘛,老师只管按常规等待,等到他们把你改成兵部尚书的时候,您老自个拿着官凭文书去上任,气死他们。

只要老师你不私自辞官,他们的算盘珠子打的再响也没用,他们可不想把你留在京城添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