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三老爷明长仁,二十四岁,前几年打仗大腿受伤不能站立,好像那个地方也受了伤,脾气怪异,基本不出来见人,也未成亲。
几位老爷之所以岁数相差悬殊,主要是老夫人早年追随老国公打仗,期间流过几个孩子,有时得了妇科病还需要调养。
定国公有二子。
二公子明山枫十五岁,在读国子监读书,由于长辈娇惯,比较纨绔,文不成武不就,比长辈和大哥差了许多。
蔡毓秀重点讲了大公子明山月和三老爷明长仁。
明山月二十一岁,十五岁时上战场抵御西元国侵犯,千里追杀叛贼一举成名,勇冠三军,是西元国人最害怕的名将之一。
打败西元国之后,又跟着明二老爷镇守西北边关两年,今年才回京任职。
之前在军队里是三品参将,现在的镇抚使是四品,看着品级降了,实际上权力更大,连权臣都不敢轻意得罪他。
原来只有姑娘躲着他,现在连男人都要躲着他了。
因为他命格奇异,满十二岁起长辈就开始寻找适合他的姑娘,直到两个月前定下甄二姑娘,一共七任未婚妻。
七个姑娘中四个病死,三个病重后退婚,退婚后又奇迹般好转。除了想卖姑娘的人家,或者姑娘实在差强人意,没人愿意嫁给他。
蔡毓秀声音压得更低。“明三老爷是老国公夫妇的老来子。我偷听祖父和父亲谈话,他根本不是外面传的那样,那个地方没受伤。
“受伤的地方离那处有三指距离,不至于影响子嗣,可不知为何他就是……”
她红了脸,不好意思往下说。
冯初晨明白了。
明长仁不仅瘸,还不举。
二儿子因为忙于公务不愿意娶媳妇,小儿子因为生理缺陷不能娶媳妇,大孙子因为命格原因不能娶媳妇,明家长辈不忧伤才怪。
蔡毓秀嘱咐道,“我相信你,这些事我只跟你一个人说了,你不许传出去。”
冯初晨忙发誓,“传出去烂嘴巴。”又问道,“定国公府的姑太太你熟吗?”
蔡毓秀道,“见过几次,不熟。外人都叫她夏姑太太,她不是明家正经闺女,她父亲生前是一个七品武官,几十年前救过老国公,死前托孤。
“说他媳妇早死,家里只剩一个九岁闺女无人照顾,闺名叫夏阿婵。老国公和老夫人回京后就把夏阿婵接到家里扶养,待她如亲女,三位老爷也把她看成亲姐妹。
“后来夏姑太太嫁给了孔姓人家,婚后两年孔家获罪,家主被斩,其他人流放,她获太后怜惜赐予合离。她只有一个一岁的闺女孔夕言,母女二人又搬回定国公府居住到现在。
“因为老夫人和明夫人身体不好,二老爷和三老爷又没娶媳妇,国公府内院暂由她代管。明老夫人去宫里见太后娘娘,也都是她陪着。
“夏姑太太为人很好,温婉贤慧,不仅得明老夫人喜欢,太后娘娘也喜欢。不过,孔夕言却跋扈任性,脾气也大。
“你想啊,定国公府只有她一位小姐,哪怕不是正经小姐,长辈们惯着,明大公子和明二公子让着,脾气能不大吗。
“她真是命好,明明不是明家血脉,又是罪臣之后。可因为得尽明家宠爱,许多名门贵女都不敢招惹。”
原来是这样。
这些事,有些冯初晨听说过,明三老爷和夏姑太太的事还是第一次听说。
冯初晨又问道,“明国公有其他女人吗?”
见蔡毓秀好奇地看着她,又解释道,“我现在在帮明夫人治病,想多知道他们府的事。不要我还不知道,就得罪了哪个人。”
蔡毓秀道,“听我爹娘私下说,老国公宠妻如命,定下一条奇葩家规,明家子孙不能纳妾,三十无子方可找通房生子。明夫人得那种病时,明国公才二十几岁,
“明府请过许多御医和大夫都没治好她的病。是明夫人觉得对不起明国公,主动为他准备了通房,好像叫婉姑娘。这事藏得深,许多人不知道……
“明府主子不多,长辈慈善,男人自律,不像有些大户人家阴私多,哪儿哪儿都是坑。明夫人极好,冯妹妹有特殊本事,一定要尽力。”
冯初晨点点头,“我会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