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听来,明家算得上人口简单。
十八这天,冯初晨和半夏又去了定国公府。
明夫人笑道,“今天感觉腰没有之前那么酸胀了。”
李嬷嬷笑道,“老奴看着夫人的脸色都好些了,冯姑娘好手艺,这才刚刚第九天。”
冯初晨也欢喜,“有起色就好。”
饭后告辞回家。
明夫人高兴,赏了她一匹软缎,一匹九丝罗。
冯初晨拎药箱,半夏抱着罗缎。
刚走出离正院不远的花径,就看到一个小姑娘带着两个丫头迎面走来。
小姑娘十二三岁,穿着绯色短衫,淡蓝色长裙,皮肤白皙,薄唇粉红,吊眼梢,双眸灵动,下巴微扬,一看就是娇蛮任性的主。
冯初晨猜到她是谁了,拉着半夏向边上挪了挪。
错身而过际,孔夕言挡住去路,仰头问道,“你就是冯大夫?”
冯初晨答道,“是。”
孔夕言非常放肆地上下打量了一遍冯初晨,嫌弃道,“又高又瘦像竹竿,哪里像外祖父和如玉表哥说的那么好看。听大舅母说你医术很好,看面相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她摇摇头,不相信的样子。
冯初晨面无表情道,“是他们谬赞了。”
说完绕开她走了,半夏紧随其后。
后面传来几声轻笑。
的确是个任性的主。
回到家,王婶道,“今天上午太医院来人,请姑娘明天上午去太医院一趟。”
他们应该是为心肺复苏和听诊筒的事。
次日一早,冯初晨带着半夏去了太医院。
李院使、范副使、方院判及一些老御医听她讲了心肺复苏和听诊筒的理论和作用。
这两样“发明”没有像冯式噎立克法那样得到御医们的一致认可。
噎立克法之所以那么容易被认可,实在是人被噎着只有半刻多钟的时间抢救,中医所有法子都没有这个法子管用。
老御医们觉得心肺复苏没有施针作用大,只适合不懂施针的外行人或稳婆用。
听诊筒也是如此。
特别是范副正,最不喜欢。
“这些花架子,用了是大炎朝医术的倒退。好大夫用那两样东西,掉身价了。”
方院判和秦御医等几个中青年御医还是比较推崇心肺复苏,说对急性病人比较有用。但绝大多数人听不进去,觉得没有施针管用,救活那个乳儿有偶然成分。
李院使最后决定,心肺复苏和听诊筒暂时只做局部推广,也就是在女医和稳婆中推广。
还是奖励了冯初晨五十两银子。
这让周女医非常失望。
冯初晨倒是想得通,任何改革都不容易,都会遭到老顽固的阻挠。何况,这个时代的针刺技术非常先进,窒息的病人若遇到好大夫,的确能通过施针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