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最终形成了厚厚的一本方案,三方也达成协议。李秀成虽然有些感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事实摆在眼前,留在这片土地是不可能了,不为自己,也要为几十万太平军、捻军谋个出路,为子孙谋一个出路。
最终,他也不知道自己该恨沈云峰,还是该谢沈云峰。
会议结束之后,沈云峰还是去了上海,见了同治小皇帝和慈禧,在上海呆了五天。(细节略过,省的审核不过关)
左宗棠是第一次在黑龙江以北过冬,身为湖南人的他在东北几年,已经逐渐开始适应这里的气候。但今年在集中供暖的军营里过冬,还是让他感觉到很舒服。
外面零下二十多度,屋里却温暖如春。军营的营房呈环状布局,然后通过连廊到中央的食堂、会议室等地方,根本无需换上厚厚的棉服。
食堂边上就是锅炉,用煤加热热水再通过管道送到各个营房进行循环,设计的非常巧妙。
营房围墙的四角和出入口的哨位都是从粤西运来的钢化玻璃做的窗户,即使是这个冬季,士兵穿着皮袄,也能待的住。
改建过的村屯也大致是这种格局,中央一般都是劳作的公共区域,村民可以从自家家中去那里做工。
左宗棠也是绝顶聪明之人,也不得不佩服“丰南号”的巧思,他是读书人出身,此时也不得不不承认,这读书人学的经国治世文章远远不如这些手工匠人在具体事务上的用处。
外东北沿着黑龙江也有大片的黑土地,左宗棠在猫冬的时间,主要就是要规划好开春如何分配。
开春之后,除了继续建设之外,那就是要迎来一部分移民,要尽快让他们落脚,最好是当年就能开展农业生产。
内东北去年开始已经大面积移民,加上铁矿和煤矿的用工,东北去年人口已经激增二十多万,但依然远远不够。所以明年还要大力迁入,迁入的条件自然除了工作就是土地。
所以,要争取移民到外东北落户,就必须先把土地给规划好,然后再提供建设房屋的帮助,再加上粮食和煤炭的补助,左宗棠相信肯定能增加一些人口。
外东北给清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按照沈云峰的方案几乎让奕欣在应用举半国之力来谋外东北。
不过,沈云峰也给奕欣支了一招,工业化上的投资拉宗室和官员入股,把这些狗大户宅子里藏的银子搞出来进入市场流通。
基本上,“丰南号”在国内市场大杀四方的时候,多少官员和宗室王爷贝勒们都已经红着眼忍不住撸起袖子要下场了。什么经商者贱,挣到钱才是王道。
这自古以来,至少是汉唐以来,中国经济的特点,多少流通的金属会被世家、官宦藏在家中,导致市面上流通紧缺,越是盛世越明显。
居安思危,藏钱储粮,一向是中国人的思维。成千上百年,从外域流入中国多少银子,为啥不够用,还不是被成千上万的大户埋在土地,藏在夹墙里,让子孙遇上乱世能保存苗裔不灭。
这些狗大户把家里银子弄出来三分之一,也就足以补缺清廷对外东北投入造成的资金紧缺了。
商业的嗅觉永远是最灵敏的,外东北的建设等于是来了一个国内的大基建,“丰南号”只能吃掉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就流向了这些大户和民间商人的手中。
所以,外东北的开发对目前的清廷也不是全是亏空,市场流通起来,工商税还是能回流一些。
几十万人迁徙东北和外东北,粮食产量总体也是增加的。由于海外华人的扩张,吕宋岛和婆罗洲和未来的北美,粮食也都有市场。所以,粮食依然是出口的重要单品之一。
对于“丰南号”来说,也不可能同时支持两个超大项目,支持开拓北美之路,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李秀成也只能支付到五分之一,剩下的全是赊欠。
只能说幸好现在石达开的“新汉国”已经基本自给自足,还能还一些欠账给“丰南号”,这些欠账也刚刚抵销他们最近的军火货款。
明年还要占领和经营夏威夷群岛,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自从“丰南号”横空出世之后,给人们的印象不是在商业扩张就是在打仗。此时的人们无法理解沈云峰等人的目的,最后只能总结:沈云峰此人贪财且好战。
沈云峰怎么会回应这些世人之口,他巴不得更多的毁誉,来隐藏“丰南号”真正的战略目的。
东海舰队的第三批柴油机钢铁舰下水,又是四艘,东海舰队的3000吨级钢铁舰已经12艘,明年2月还会有4艘,到8月再下水4艘,再加上第一次5000吨级的钢铁舰,东海舰队的柴油机钢铁舰总量将达到21艘。
除去将要派驻阿拉斯加的2艘,台湾和琉球群岛留守8艘,11艘钢铁舰将跨洋去占领夏威夷群岛,而且将在那里长期驻守。届时,东海舰队的名称将改为太平洋舰队。
这个冬季,平静下面隐藏着一股热流。西北,“丰南号”的代理商,尤其是那些地方官的白手套,接到“丰南号”的通知,大量收购羊皮。鹤岗和长兴的煤炭大量的生产,长兴的煤炭直接朝着温州运送,鹤岗的煤炭等待黑龙江解冻要运送到库页岛;防城的船只也在不断的向宁波运送弹药、医药等其他物资。
吕宋岛的原木大量的向温州和宁波的造船厂运送,“丰南号”在温州的造船厂边建设边生产,经常是挑灯夜战。
香港和澳门的贸易在打败英法葡联军之后,开始蒸蒸日上,毕竟,中国的瓷器、茶叶、桐油、樟脑、丝绸这些大宗物资世界都需要,茶叶虽然有印度的替代品,但是中国茶叶降价之后,依然有一些竞争力,再说,此时茶叶的高端货还在中国,还有一些过去的品牌效应。
喜欢十万大山:1840请大家收藏:()十万大山: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