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三师的武备,可以说是整个天下火力最为充沛的部队。
算上近卫营在内,所有的步兵局都配备有作为火力支援的四斤炮,也就是野战六磅炮,共计三百六十门。
营属炮队,每营都有七斤炮十二门,也就是西制的九磅野战炮,作为远程打击的火力。
十五个营合计一百八十门火炮。
师级重炮部队,每师配备二十四斤炮(三十二磅)三门,十八斤炮(二十四磅)八门。
四师有二十四斤炮十二门,十八斤炮三十二门,拥有重型攻城火炮合计四十四门。
另外所领的四师,虽然大部分都是旧军。
但是这些旧军们却并不孱弱。
为了应对清军优势的骑兵,陈望从各营之中挑选精骑,填入四师之中。
铳兵的占比在步兵中已经达到了五成,当然列装的大部分都是没有装备铳刺的海誓铳。
所有的兵马,都是从刀枪之中滚出,从血海之中爬出,完全称得上一句历战的精兵。
披甲率达到了惊人的十成。
甲胄并不统一,并非是全员明甲,这其中大部分的甲胄都是布面铁甲。
但是在这个时代,这样的甲胄,这样的规模的军队的披甲率,已是绝无仅有。
同时用作辅助支援火炮虽然没有汉中镇多,但是大小火炮也有将近两百门。
十二万的步师,配备大小火炮共计七百余门。
单单炮兵部队的人数,便已经是超过了四千人。
军中其他的部队,披甲步兵有一万八千,燧发枪兵有六万,精骑也有四万之众。
这已经是这个时代其余军队,难以企及的标准。
“呜————”
低沉的号角声在各处水师舟船之间萦绕。
岸边万众军兵,高唱着凯歌,昂扬向前。
陈望握紧了腰间的雁翎刀,他昂起了头,望着伫立在地平线的尽头的济宁城。
周遭一众靖南军的重将亦将目光集中在了陈望的身上。
在长久的沉默之后。
陈望只是缓缓吐出了两个字。
便换来了阵阵宛若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
“登陆。”
伴随着船钟的奏响。
百千战船劈波斩浪,向着运河的西岸靠拢而去。
西岸之上,步师的官兵们,高高的举起了手中的兵刃,发出山呼。
“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