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风起明末 > 第四百七十一章 奉天子以令不臣(第4页)

第四百七十一章 奉天子以令不臣(第4页)

到时候无论陈望想要做什么。

一切都只不过是水到渠成之事。

“听闻总镇领大军沿运河北上之后,多尔衮便领兵自沛县回援,固守济宁。”

“此前情报司传报,清军在攻陷京师后不久,便征募民夫数万人,在济宁修建堡垒炮台,于运河内部多设障碍,又沉舟船百艘堵塞河道。”

“同时,清军还在运河附近修筑炮台三座,以护持堵塞河道段。”

“而且这里同时也在济南城东部署的火炮射程范围内。”

代正霖看到了陈望投来的眼神,当下明白了陈望的意思,立即将目前的局势汇报给了陈望。

“根据李青山那边的回报,就算是不受任何干扰,清理河道恐怕都要花费月余以上的时间。”

在内陆作战,很多时候水师占据优势,对于战局的影响也不大。

这一点在北方尤其明显,水师占优最主要提供的助力其实还是后勤。

原因很简单,在内河流域实在有太多可以反制水师的办法了。

除去最为让人熟知的铁锁拦江之外,还有的就是如今清军所用的办法。

在航道的浅水区钉入尖头包铁的木桩,这些木桩的作用类似于暗礁,如果来袭舟船不下水清理,直接航行而来,战船的船体会因此而受损。

明时东南倭乱,明军在浙江、福建沿海布设“梅花桩”,也就是水下交错排列的木桩阵,用以限制倭寇的舟船入侵。

另外则是简单粗暴,直接征调一大批的船只过来,将这些舟船全部凿沉沉入水底。

沉船堵塞河道是一种常见的防御手段,沉船所需要的代价虽然颇大,但是得到的结果却是完全值得,进攻方清理堵塞的河道耗时往往良久。

陈望的目光自济宁城的周边缓缓扫过,参谋部那边已经将济宁城周边的清军工事营地全都绘制清楚。

甚至因为情报司的关系,还得到了济宁城一部分清军兵力的布防信息。

盘踞在济宁的清兵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七万人。

兵马组成,主力为满、蒙两部所属的正白、镶白、镶黄、镶蓝,共计八旗,旗兵逾三万。

满蒙的镶蓝两旗,本在豪格的麾下,因为济宁遇警的消息,从河内一路疾驰入援济宁。

汉军两万人,皆为清军的老卒。

除此之外,还有外藩蒙古骑兵两万。

陈望此番领兵北上,除去直属的近卫师之外,共征调七师的兵马,步师十二万人并水师兵马一万五千人,合兵马共计十三万之众。

七师分别为湖广镇下曹变蛟、周遇懋所领的两师。

另外五师都为河南镇兵,分别由陈永福、高谦、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五人所领的部众。

这十二万的步师,最为精锐的,作为中坚依仗的,无疑是陈望麾下的近卫师,以及周遇懋、陈永福、高谦麾下的三师。

周遇懋、陈永福、高谦所领的三师,前身虽然也同样是明廷的旧军。

但是时至今日,经过不断的裁汰,大部分的军兵都是依照着戚家军选兵法选出来的良家子,少部分才是明廷的旧军。

三师共有四万四千人,步兵全员列装作为燧发枪的海誓铳,而且,是装备了铳刺的海誓铳。

为了筹备这一战,陈望几乎调集了武库之中所有的军械,甚至还从各军之中抽调军械,填补空缺。

为了筹备这至关重要的一战。

陈望甚至将原先属于汉中镇下的火炮部队全数调集而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