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泰回到府中后,大批官员登门拜访、送礼、恭贺,简直把人吹上了天。而他本人也因为今天抬棺死谏,名声大震,可谓是冲上了热搜头条。消息在京师传开,到处都在议论此事。
有人说李大人敢为天下先,将棺椁抬到承天门下,可谓是开了历朝之先河。
也有人说这李老鬼是为了博取清名、沽名钓誉。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李建泰无疑成了大明京师最火、最红的名人,堪称是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为天下太平出了大力——当然,这都是狗腿子们的吹嘘。
崇祯回到乾清宫,坐在御案上,闭目叹息。这一次他没有像以前那样大发雷霆,脑子里在思索:要是连兵权都推不下去,那大明还谈何中兴!
他越想越乱,接下来该如何是好?要是新政就这么废除,那内阁该如何是好?女婿又该如何是好?岂不是都成了罪人?百年之后,皇儿登基,自己留给慈烺的江山又会是什么样的?
王承恩看皇爷靠在御案上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也暗自叹了口气:这江山啊……他脑子里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低声道:“皇爷,魏国公的血状,可否让老奴也看看?”
“拿去吧。”崇祯有气无力地指了指御案上的血书。
王承恩摊开来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字里行间说的情真意切,江南受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多少人被迫害而死、被逼死……但细细一看,这份血状有问题。“皇爷,老奴有两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崇祯现在哪有力气想别的,思绪烦乱,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皇爷,这魏国公这份控诉状有问题啊!老奴瞧着不太对劲。忠勇侯脚踹诚意伯这件事,王二喜是报过的,这并不算什么。还有,火烧士绅、杀死巡抚,这两件事只怕不太简单。”
思绪混乱中的皇帝听见这番话,紧闭的双目猛然睁开:“承恩,你接着说。”
“皇爷,勇卫营乃是天子亲军,训练有素,能征善战,从不骚扰百姓,这是家喻户晓的事情,否则绝不可能剿灭李、张、二贼。
纵使侯爷在推行新政时手段过于强硬,但也不至于会让手下官兵放火烧人吧!
还有杀巡抚,老奴觉得以侯爷的为人,绝不会随意就将应天巡抚给杀了,这里面肯定有原因。
再说江南承平两百多年,士绅、勋贵、官员只怕早就勾结在一起了,这一点,之前王二喜也有奏报。
因此这份血书,老奴觉得很有问题——魏国公从小就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人,他会割腕滴血写诉状?”说完,躬身退往一边。
崇祯一下子就站起来了,脸上的颓然也散去了不少,赶忙将诉状拿起来看了又看:“是啊,如此说来,的确有问题!承恩,得亏是你在朕的身边啊,朕都被这些乌鸦给气糊涂了。今日那李建泰简直把朕逼到了墙角,朕这就让内阁把旨意收回来!”
“不可,不可,不可啊皇爷!君无戏言,今日皇爷当着百官的面已经说出的话绝不能收回。
不过老奴觉得,只是停一停,正好也可看看侯爷会有何反应,江南的士绅又会有何反应。
另外,这血书里面还写道控诉放火烧死侯家人的将领,老奴以为不妨稍微惩戒一番,也可让那些人放松些警惕。
同时再写一封信,告知忠勇侯,让他尽快找到破局的办法。
皇爷呀,老奴觉得,这变法之事比起官军征剿流寇还要更加困难。
若是忠勇侯真能破局,那么殿下是不是也能在这次变法中学到很多,将来必定是一位明君啊!”
“嗯,好,就依你之言。这样,你速去一趟内阁签押房,这份信让首辅写,要快,随旨意一起发下去。”
“老奴遵旨。”
内阁的旨意很快就拟写好了,走完程序后,由内廷派人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向江南急速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