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进士挨个伸手抚过碑上自己的名字,触感粗粝,却又带着几分灼热------这一笔一划,刻的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大明朝在风雨飘摇中仍未断绝的文脉。
今日,绝对是他们最风光的一天,各种羡慕,赞叹,追捧,让他们差点儿迷失其中,这一刻,以往十几数十年的苦读,算是都值得了。
此处风光暂且不做多表。接下来,就是他们几天的休整时间,簪花礼,琼林宴,走亲访友,准备住行。
之前到京师会试,除了南京本地仕子,其他的都是暂驻客栈或者会馆,现在要在京师长期为官,最短估计都要一年往上,再住在客栈会馆就不合适了。
居京城大不易,很快,很多人就要忙于柴米油盐酱醋茶了。
四月初九,谨身殿朝会。
“陛下,众议院修建完毕,掌院学士黄学士上奏请建制,请陛下圣裁。”倪元潞主持道。
“哦?终于办妥了?黄师傅可有名单奏上?”朱慈烺也是好奇,黄道周搞了多少人进来,当时定的最低的院士,都是正五品,级别可不低。
正五品京官,可不是谁都能当的,而且,作为翰林院的上一级进阶衙门,其内的官员,学识更要能压得住翰林院,换句话说,就是资料要非常扎实。
“禀陛下,臣已备好。”黄道周说着,从袖中掏出奏本。
朱慈烺接过丘致中呈上来的奏本,打开一看,耳熟的不少,但他了解的并不多。
放下题本,朱慈烺开口道:“黄师傅简单说说名单上的人吧,朕不是太了解。”
“臣遵旨。”黄道周不见丝毫停顿,当即开始道:“拟参政学士姚明恭,乃前文渊阁大学士,参政学士张四知,前武英殿大学士致仕。”
“参政学士王应熊,前文渊阁大学士,参政学士贺逢圣,前文渊阁大学士,参政学士何吾驺,前文渊阁大学士,参政学士谢升,前建极殿大学士。”
“参议学士魏照乘,前东阁大学士,参议学士钱士升,前东阁大学士,参议学士程国祥,前东阁大学士。”
“参政。。。”
“陛下,不可。。。”军阁辅臣马士英当即打断。
“哦?有何不可?”朱慈烺就知道有人要反对。
“陛下,这些前内阁大臣,多有不能国事者,太上皇这才罢免,现在入朝,于国无益啊,请陛下三思。”
“不错,陛下,尚且不论致仕者,这其中,亦有阁臣获罪,削籍为民者,实在不宜再用,请陛下筛查。”吴牲当即也是附议。
“呵呵,无妨,诸位不忙否定,前内阁大臣,不管如何,能力学识还是无可争议的,此次朕招募众议院司职,旨在修缮律法,与政事关联不大,所以这些不是问题。”
“陛下,律法乃国之根本,怎可等闲视之,臣建议,当稳妥为上,不可使本身有劣迹者参与,不然,国法堪忧啊陛下。。。”军阁阁老高弘图也是反对道。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