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直接抓了两把塞给他,“不用替我省钱,这几年你没少劳累,都是你该拿的。”
若不是黄叶不愿离开宋家,孟晚高低也给他安排个管事。如今他家里家外哪里忙去哪里,已经是孟晚身边仅次于唐妗霜的得力助手了。
接下来是朱颜、朱砂、桂诚、桂谦,桂方、桂圆。其中朱砂和桂圆最小,朱砂过了年才八岁,桂圆七岁。
几人规规矩矩的各抓了一把银花生,不管多少,都不敢在孟晚面前抱怨一句。
孟晚把筐里剩下的银花生连筐都给雪生,宋亭舟也添了个荷包进去,里面是小把金豆子,“给阿砚和楚辞发压岁钱留了把,你收着吧。”
雪生嘴角抽搐,“谢谢大人,不过我就不用了吧?”他都三十多岁了,还收压岁钱?
常金花从一旁路过,“我们老家的时候,没成亲的都要收压岁钱,晚哥儿和大郎没成亲的时候我也给包了。”
雪生木着脸收下,转身出了门就把金豆子分给黄叶一半,“收着吧,哥给你的压岁钱,夫郎说明早叫我套家里的车送你去沙坑县。”
槿姑的服役期限已经满了,黄叶与她即将团聚,心中又是酸楚,又是激动。
他知道夫郎和雪生哥的好意,满怀感激,初一夜里几乎一晚没睡。初二早上天还没亮就爬了起来,把自己存下来的钱财都藏好,带些几两碎银和铜板,坐上雪生架着的马车出发去沙坑县接槿姑。
初二开始家里就开始陆陆续续的来人送礼,几乎大部分都是宋亭舟的下官,令人欣慰的是没有抖机灵的,送的礼都规规矩矩,不出彩也不得罪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孟晚估了大概价值,照常给对方都回了礼。商户中有余家这个老大哥在前,没人敢站出来出头,大家相对平和的过了一个年。
正月十一槿姑被黄叶接回了宋家,不顾自身风尘仆仆,母子俩跪下实实在在的给孟晚和宋亭舟磕了个头。
“当日大人救我一命,夫郎又收留叶哥儿这么多年,两位的恩情,我们母子没齿难忘。”在矿山劳作几年,槿姑已经初现老态,比寻常妇人更苍老几分,实际上她也不过才三十出头而已。
孟晚眼里闪过一丝不忍,“黄叶,快起来,把你娘也扶起来。”
“是,夫郎。”
黄叶揉揉眼睛,扶起瘦弱的槿姑,“夫郎,我娘说想留在做个仆人,她什么粗活都会做,也不要什么月钱,只求夫郎留她一口饭吃就好。”
孟晚无奈的说:“我说放你的奴籍你不肯,和你娘一起在外买座小院不好吗?你如今年纪小,尚不知道奴籍意味着什么。”
黄叶抿着唇,“夫郎,我什么都懂,但我情愿一辈子留在你身边,现在还有我娘也在,我再没有什么不满足的了。”
孟晚看着他们母子坚定的脸,有点明白黄叶的脾气是随了谁,他折中想了个办法,“这样吧,槿姑也不必卖身宋家为奴,全当是我雇佣你来做活。家里现在不缺人,等年后你去我婆母的店铺帮忙,晚上再回来休息。”
“黄叶,我叫人把你和旁边的屋子打通,让雪生帮你搬张床,和你娘一起住可好?”孟晚询问黄叶母子的意见。
黄叶现在住的是孟晚和宋亭舟院子的门房,旁边有个小的杂物间,打通了之后也够他们母子俩住了。
这已经是槿姑想象不到的好日子了,她忙道:“不用那么麻烦的夫郎,我和叶哥儿住一张床就好。”
比起她来,黄叶就更了解孟晚一些,没有再说其他。果然,孟晚当机立断的把雪生找来,也不必找外人,他和桂诚桂谦三个几下就给屋子打通。顺便把杂物都归整到仓库去,又从仓库里找了一张木床过来帮槿姑按上。
都是半大的小子,刚领了赏钱和新衣裳,干活一身的牛劲儿。
把槿姑安顿好了之后,孟晚去找常金花,说了想让槿姑去常金花店里上工的事。
常金花自然满口答应,她感慨的说:“他们母子俩也算历经磨难,如今终于能团聚了,叶哥儿是个好孩子,她也还年轻,今后的福气还在后面。”
孟晚附和她的说法,“娘说的是,人有奔头,就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