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千门36天局 > 第6章 动荡(第6页)

第6章 动荡(第6页)

“那就谈近的吧。”王风用手拂赶着密密麻麻、扑向烛火的灯蛾说:“这灯蛾扑火,祖祖辈辈都是如此,为什么不改变一个活法呢?爹,孩儿觉得皇宫里头聚集着一种怨恨,有一天,那怨恨会燃成一场大火,报复在他们心底认为已失去了公义的世间,我耽心我们这些人的努力,最后也如同灯蛾扑火一般。“

”你无非又是说那几个太监。。。。。。“王纪说,

”不是几个,那是十万大军,不知您是怎么看的,老以为只有几个人,要知道那是十万被阁割的人!十万残疾之人!十万个断子绝孙的人!爹,您不妨设身处地想一想,他们会怎么看这个世界的?须知自古以来,没有一个朝代有十万阁人来侍候一个皇爷呀!再说,这十万人众之中,难说不会产生出一、两位与众不同的非凡人物,这些人心里面在想些什么?若是他们心里有着怨恨,皇帝不正坐在火山口上?"

王纪发怔了许久,闭目想象一下,觉得这当真是一桩人间大惨事,太监的内心,除了恨,还是恨恨恨!即使懂得去读书,也只读出仇怨,不懂宽容与恕道。但此事为何数十年来竟无一个大臣提起?这不是一种可以原谅的疏忽。但错误已经造成了,现在谁也无法挽救,只得等眼前这个“红丸案”破了以后,一定得上疏皇爷,补救这场过失,快快浇息可能会惹事的火头!

王纪站了起来,闷闷不乐地走来走去,走了很久,突然夜色中又响起一个轻雷。接下去闪电左劈一刀,右劈一刀,黑暗的天空突然出了几条暗红的裂缝,随着大雨哗然,一切又回归黑暗。王纪说:

“儿啊,你的话有道理,可是有一件事,你也必须认真想一想:若是皇爷可以杀,并且被杀的还是一个圣明的皇爷的话,那么往后还有什么人不可以杀?只怕天下大乱,就从这里开始了!我身为刑部尚书,如果不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那么朝臣固然会骂我,平民百姓也会骂我,后代的子孙也会骂我。因为天下大乱,就是从这一步开始的。春秋战国大乱不止,几乎每一场大乱都是由杀国王引起的。只要手里有一把刀,将国王宰了,取而代之,自己也就当上了国王,很是得意,但过不了几天,自己又被别人杀了,人家依样画葫芦,有样学样,宫廷里便是这样杀来杀去。上行下效的结果,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下面的老百姓自然也是弱肉强食。这样国无宁日,天下就大乱特乱了。孔夫子总结了这个惨痛的教训,提出要摆好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对关系,认为只有调整好这五对关系,天下才会有秩有序,老百姓才能在规范中,过太平安定的日子,所谓三纲五常,便是这样产生的。三纲之中,“君纲”是第一纲,所谓重振朝纲,如果不把侦破红丸案摆在首位,查出谋害皇爷的主谋,以正国法,那么重振朝纲和中兴华夏便是一句空话:你说的灯蛾扑火,我懂,几十年来无数的大臣为了重振朝纲,一个又一个吃了大亏,这确实和灯蛾扑火没有两样。但是我想,这一回哪怕依然是灯蛾扑火,为父也要扑过去,便是烧成灰烬,也在所不惜。“

王风听了父亲的话,觉得父亲说的也是一条道理。他突然觉得读书人似乎被外界的什么力量所控制,往往是自己作不了主,总是被冥冥之中的一种力量所驱使。他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只好顺着父亲的思路,默想审案的事。

文秉说的那个魁梧的太监,或许就是幕后指挥者,确实不无道理。

回想起来,他第一次去”老爹酒楼“,不仅看到了那个白发太监,而且也看到了那个魁梧的太监。其时,自称”鸿胪寺丞“的李可灼,正在大撒酒疯,说要青云直上,旁人听了这话,如果想利用他铤而走险去干坏事,那就不难了,想那魁梧太监当时也必定注意到了李可灼,他如果想谋害皇帝,李可灼就是现成的材料。

王风也明白,这不过是推想而已,与真实的情形究竟有多大的距离?那只有天晓得!

“要破”红丸案“,看来只有继续走打草惊蛇一途。”他终于对父亲说,

“老走这一步棋,人家又不是傻子,那是不会有结果的,”王纪摇摇头说。

“打草惊蛇,有千变万化,每一次表现的形态都不是一样的,对手依然会防不胜防。”王风说。

“我们第一回用了打草惊蛇,结果是一无所获。”王纪还是摇摇头。

“不能说是一无所获,李可灼有人救,崔文升没有人救,这就说明幕后各有主谋:谋害案,牵连的是两家,而不是一家,这对我们破案帮助太大了,再说,那两个哑巴虽然不能说话,但是你如果再去检查一下,就可能会发现他的特殊身份。这样,他身后的背景尽管模糊,但总是有一点数了。”

“那么,下一次的打草惊蛇,该是怎么一个打法?”王纪问:

王风伸出食指,往茶杯里头沾了一下水,在书案上,一字一字地书写起来,写了又沾,沾了又写,几乎写满了书桌,然后伸出巴掌来,又全部把字抹去。。。。。。王纪一边看,一边点头,脸上渐渐现出微笑。

6

紫禁城的西北面,有一座大殿,叫“英华殿”,这座大殿改成了寺院。殿前有两棵菩提树,还有许多松树、柏树,非常清幽。李永贞在一个官女的导引下,进入了英华殿。他不是来拜佛的,而是径直地走向英华殿的北门“四德门”,穿过四德门,就进入了“咸安宫”。这咸安官是先朝穆宗陈皇后居住的地方,现在客氏就住在这里。李永贞进入了一个十分精致的客厅,发现在场的有客氏、魏进忠、王体干,他自己是最后一个来的。客氏的供养与两官相等,但是她不让官女侍候茶水,而是亲自泡茶、敬茶。魏进忠开门见山说:

“这个福清人叶向高厉害得很,他一回京,就使上了两招:一是让朝臣们上书,要求让奉圣夫人出官;二是请天子每隔三天,去听那些大臣讲经史。他跟那些东林党人不大一样,他一点也不激动,很平静,讲道理,不同你正面冲突。他说,自古以来,凡是皇帝的乳娘,等到皇帝长大以后,都要出宫的,现在天子已经大婚了,理应出官,省得给人家说闲话。这只老狐狸,不知道他是闻到什么气味,还是猜中了,竟然明白奉圣夫人对皇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一招,说得很委婉,其实厉害得很。他让皇帝听经史,这一招就是针对你李先生的了。先生花了半生的心血,把小皇帝培养成雕刻师,好听任我们摆布;而叶向高则针锋相对,让皇帝多学经史,想把他重新塑造成为一个标准的皇爷,以摆脱我们。我以为这个叶向高抓住了我们的要害,我们得认真对付。”

听完了魏进忠的长篇大论,大家一时也说不出什么,一味地喝茶,其实是在苦苦地思索。

魏进忠果然人如其貌,既聪明,又识大体,他非常快速地进入状况,并掌握了全局。他的肉体虽然阁了,精神却越用越旺,他懂得学习,懂得举一反十,是个天生的大统领。他了解太监的命运,也很想扭转这种宿命。现在天赐良机,只要因应得宜,事事如原先规划运作,太监出头天的日子不远了。一个遥远的、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终于到了最后的阶段了。

“内官二十四局的掌印太监都换人了吗?”李永贞忽

然问。

“都是我们的人,连副手也是。”魏进忠说。"女官六局的掌印人,也都调整了吗?“李永贞又问。”正手、副手我都重新配备。“客氏答道。

”听说天子荫封你的儿子侯国兴为锦衣指挥使,这很好。这样一来,我们的第三朝廷算是健全了,不足的是,锦衣卫下面的军官,还不是我们的人,若是掌控不了军队,到头来,会事事成空,所以,必须设法调整。“李永贞又对客氏说。

”此事正在进行,前不久,大学士沉铭缜在浙江为我物色了两百名武功不差的人,补充锦衣卫,过一阵把他们都提升为军官,再将原有的军官送去辽东、四川去当游击将军,“魏进忠说。

”我认为对付叶向高的第--步,已经有了,我让皇帝批示:今后奉圣夫人可以进出自由。也就是说,你叶向高要奉圣夫人出去。皇上也听他的话,让她出去;但奉圣夫人毕竟是皇上的乳母,回宫探亲总可以吧!所以这进出自由四个字,管叫叶向高无可奈何。而奉圣夫人往后大部份时间,自然还是在宫中。“王体干说。

”你们说,内官二十四局、女官六局,都是咱们的人,我想印证一下,看看实力究竟如何,可以不可以?“李永贞

说。

”如何印证?哦,现在是下午申时,不妨知会一下内官二十四局和女官六局,告诉他们,明日五更,奉圣夫人准备出宫,回外邸住几天,着令大家到时护送。“王体干说。

”行!“魏进忠说,他马上出去了。

这时王体干站了起来,走向古董架,欣赏架上的宝玉石狮、金如意、翡翠葡萄,还有玛瑙蜘蛛等等。最后又打开了一个描金漆盒,原来里面都是指头大的珍珠。但是,他对这些一点兴趣也没有,又随手拿过一个红布包,那红布上绣着五爪青龙,便将红布慢慢打开来,却见婴儿的胎发、疮痴、毛发、指甲以及小孩换落的牙齿等等。王体干沉思默想了一阵,问道:“这些该是当今皇帝小时候的东西?"”你猜对了。“客氏应道。

”那你这样随便乱放就不大对了。“王体干说,同时,把那一个描金漆盒里面的珍珠,随便倒在古董架上,然后把那红布包放进盒中,仔细盖上。

那倒在架上的珍珠,有不少滚落在地,客氏连忙俯下身来,拾起遗落的珍珠,

三个人又对案喝茶,王体干对客氏说:

”奉圣夫人聪明绝顶,今见收藏皇帝的这些儿时的东西,足见高明;但是你把这些东西不珍藏好,竟然同普通珠宝混在一起,可见你还是未充分认识到它们的价值。“

”我们今日这个局面是空前的,犹如内官有十万太监是空前的一样:十万太监服侍一个皇帝,外廷的朝臣不认为有什么不合理,但是对我们这些太监,却腹诽甚多,甚至认为我们是麻烦的来源。那一日,我交代老魏做三件事,可是老魏却做了四件事,多做了一件,这就后患无穷了!如今三法司正在会审红丸案,只怕有朝一日大火要烧到咸安官,要烧到你奉圣夫人身上!到那时,谁也救不了你,但是这宝盒中的东西,却是你的护身符,切记!切记!“李永贞也对客氏说道。

这时,魏进忠回到了咸安宫,高兴地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