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妙极了!”刘文静击掌而赞。
“坐而论道容易,真做起来就难了。”李世民转而黯然道。
“公子有何难处?”唐俭、刘文静吃惊道。
“难就难在不好说。有些事。。。。。。"
”公子难道还信不过我等二人,有何难处,直说无妨,文静得效力之处,当尽力而为。“刘文静说。
”公子但说不妨,刘大人乃铮直之士,不说,反倒显得见外了。“唐俭也说。
两个人都真诚地看着李世民。李世民说:
”不是信不过二位大人,只是这里不是说话的地
方。“
”那就到难老泉去,边喝边谈,如何?“唐俭说。”如此甚好。“
说着,三人从李世民的书房走出来,不料在回廊上碰到李渊与刘世龙从外面走来,李渊看到唐俭刘文静,兴致勃勃地说:
“二位大人来得正好,我那新进的三勒浆,正愁着没人喝哩!"
三个人只好又跟着李渊走了进来。
李渊命在花厅摆好酒席,除了三勒浆,还有玉露团,乳酿鱼,红罗丁等,全是胡风胡味的,唐俭大叫其绝,说:
”这乳酿鱼是用羊奶烧的,味道极美。红罗丁乃牛羊奶脂加鸡血丁制成,这盘色泽鲜艳,有一个好名字,叫逡巡酱,系鱼片与羊肉片拌酱猛火快炒而成。。。。。。"
“今天有了唐俭,吃起来就更有味道了。”李渊笑道,说着便叫沓玉拿出箜篌,来几曲胡歌,给大家助兴。
李世民正想起身告退,却被坐在一边的刘世龙按住。
“我也来唱一段胡曲,为诸位助兴。”酒过三巡,唐俭来了兴致,他拿过沓玉的箜篌,居然能弹能唱。唐俭唱的其实也非真正的胡歌,只是用胡调来唱民歌而已。然而却唱得很有胡腔胡韵: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援郎臂,蹀座郎膝边。
这是一首情歌。征人临行之际与妻子相为赠答。这本来是大家都熟悉的民歌,被他用胡调一唱,倒勾起了许多无端的离情别绪。众人高声叫好。
开皇年间,突厥与中原友善,唐俭常常出游塞外,结交了不少胡人朋友,也学了不少胡语胡歌。当然,他没有想到,十几年后,他将担任大唐的使者,出使突厥,完成一件重大的使命。他做事情只是随着自己的兴致,就像现在,想唱歌就唱歌,也不计较身份地位。
“快快给唐大人斟酒,连斟三杯。”李渊对沓玉说。
“我也来一曲。”刘文静说,他接过唐俭手中的箜篌,居然也能唱出一曲胡歌,而且有别于唐俭,少一点羊奶味,多一些文人腔。只听他唱道:
高高山头树,风吹落叶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刘文静的歌,如风入峡谷,悲凉苍劲。众人又是一片叫好。沓玉不待吩咐,便给他斟了三杯酒。刘文静喝罢,感叹地说:
“战乱不止,民众之大苦矣。综观历史,胡汉和战相间,然以我之见,胡汉融合,势在必然。始毕南侵实为不明智之举,也是皇上年年征战的结果。突厥,小人也,处之以利,始毕未必不能为我所用。”"今日只饮酒作乐,不谈政事。“李渊说。”扫兴扫兴,罚酒三杯!“唐俭接着说。
沓玉便又给刘文静连倒了三杯酒,刘文静也不推辞,仰起脖子,咕噜咕噜,三杯酒便进了肚子。
沓玉脸带微笑,一边给大家斟酒,一边在心里咕噜着:这些人全是老爷的心腹,没有一个可以托付大事的。这么想着,脑子里便闪过高君雅那带着几分挑逗的目光。这人倒是可以利用。可是怎么和他联络上呢?人家可是副留守大人。或许可以叫胡标与他的下人联络上,再通过他的下人与高大人联络。可是胡标愿意吗?这个冤家,心比天高,却胆小如鼠。
沓玉一分神,便把酒倒到刘文静的衣服上,刘文静敏捷地抓住她的手,迅速挪开。沓玉回过神来,嫣然一笑,转过身子,一是想掩盖自己的失误,二是想挡住李渊的视线。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逃出李渊的眼睛,他心中掠过一阵不快,也不知道对刘文静还是对沓玉。但他没有让这种一掠而过的不快表现出来。
刘世龙在一边给李世民劝酒,李世民只好跟着喝闷酒,他的心情越喝越坏。
不久,就喝掉了三坛三勒浆。
大家正喝得高兴,李渊却突然叹气起来。
”唐公想起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刘世龙说。
”晋阳一役,甄贼降者数千人,遣之不散。留,则又怕引起物议,非但劳而无功,且会引来杀身之祸。所以如鲠在喉,寝食难安。“李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