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百姓早已对南梁王的苛政怨声载道,只是敢怒不敢言,听闻朝廷大军到来,立刻便有了归顺之心。
赵煜入城后,第一件事便是下令安抚百姓,打开粮仓赈济那些因战乱而生活困苦的人家。
对于城中的守军,也尽数收编,愿意留下的编入队伍,不愿留下的便发放路费遣散回家。
百姓们见这位世子爷不仅不烧杀抢掠,反而体恤民情,一时间感恩戴德,城中秩序很快便稳定下来。
接下来的几日,赵煜依循此法,专挑那些防御薄弱、人口不多的小县城下手。
有的县城,守将本就心向朝廷,只是迫于南梁王的威势才暂时屈服,见到赵煜大军,几乎是闻风而降,甚至主动献上粮草,为大军指引道路。
有的县城,守将虽有犹豫,但在赵煜派去的说客晓以利害,再加上城外大军压境的威慑下,权衡再三,最终也选择了开城归顺。
短短五天时间,赵煜的一万兵马如同秋风扫落叶般,接连拿下了七八个小县城。
这些县城的百姓加起来,也有数万之众,每到一处,赵煜都严令军纪,秋毫无犯,并且积极安抚民心,恢复地方秩序。
一时间,赵煜大军在南疆地域的名声迅速传开,百姓们不再将他们视为可怕的兵戈,反而将其看作是带来安定的希望。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朝廷派来了一位仁厚的世子,正在平定叛乱,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而赵煜的这一系列动作,也像一颗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南疆这片被南梁王暂时掌控的土地上,激起了层层涟漪。
…………
而此时,在宣化城外的大营之中,南梁王的脸色十分的难看!
宣化城接连攻打了这么多天,城中的守军竟然越大越多。
他特意给宣化城的守军留了一条逃跑的路,可是宣化城的守军压根就没有要逃走的迹象。
而就在南梁王愁眉不展的时候,周奎却狼狈地赶到了!
“报……”
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伴随着凌乱的脚步声,一个浑身是血、衣衫褴褛的身影跌跌撞撞闯了进来,正是从县城逃出来的周奎。
“王爷!王爷救命啊!”
周奎扑倒在地,声音嘶哑,带着哭腔,“赵煜……赵煜带着上万人马杀进南疆了!属下驻守的县城已经被他攻破,王承福那厮叛降了!”
南梁王眼皮一抬,眼中寒光乍现,盯着如同丧家之犬的周奎,语气冰冷:“你说什么?赵煜?带着上万人马进了南疆?”
“是!千真万确啊王爷!”
“那赵煜来势汹汹,二话不说就攻城,属下拼死抵抗,奈何兵力悬殊,只能突围出来向您报信!他现在还在继续攻占县城,再不回援,恐怕腹地都要保不住了!”
周奎着急忙慌地说着,却没注意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他没有拿出丝毫的证据,竟然脱口让南梁王回援,还敢断言不回援,南疆腹地不保!
他不过一个小小的把总,在南梁王面前发号施令!
这是在找死!
果然,南梁王听了周奎的话,气得猛地一拍案几,桌上的酒杯应声落地,摔得粉碎。
“一派胡言!”
南梁王厉声喝道,“南疆地势复杂,而且南疆两侧皆有其他藩王封地,上万人马想悄无声息地闯进来?简直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