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日。
张峦带着小儿子入宫。
不用等到年后再来拜年,因为年前张峦就需要进宫走动,毕竟紫禁城的主人是他女婿和女儿,再加上一个关系亲密的“大姑”,其他还得照顾到宫里各位太妃的情绪,甚至于还得给王太后那边送礼
总归张峦非常懂得人情世故。
或者说,现在的张国丈除了擅长人情往来外,旁的事也不太懂。
入宫先去面见皇帝朱祐樘。
朱祐樘特地屏退除张家父子之外的所有人,先表达了他的心意:“岳父、延龄,今天中午我已让人准备了午膳,皇后也说请你们过去。用膳后,还有一些过年用度,让人给你们家里送去。”
张峦谦让地道:“怎好意思麻烦陛下呢?”
朱祐樘微笑着道:“都是一家人,不用太见外。听说岳父这次入宫,带了不少东西来。”
“对对对。”
张峦道,“这次是陈喜陈公公帮忙带进宫来的,会按照名单逐一分发下去,太皇太后、太后和太妃都有份。另外这小子还带来了一份说是什么火器的图纸,准备年后制造一些。等回头他跟你说吧。”
朱祐樘满脸笑意,夸奖道:“延龄有心了。上次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图纸,到现在我还留着,我已经让人多备份了些,还准备派出一些工匠往南京去制造。以后江宁周边织造,都会用上这几种新式器械。”
张峦道:“没给朝廷添麻烦就好。”
“怎会添麻烦呢?”
朱祐樘道,“岳父请安坐,正巧有件事,我要跟你说说呢。”
张延龄道:“陛下,需要我回避吗?”
“不用。”
朱祐樘笑着道,“你正好听听。跟你父亲的官职有关。”
“哦。”
张延龄侧头看了张峦一眼。
张峦脸色多少有些不自然。
因为在他的设想中,自己的官已经当到头了,也不打算再往上晋升,尤其他还怕被文臣体系杯葛,所以对于加官进爵的事情不太热衷。
三个男人各坐一边,连张延龄都有座位。
朱祐樘道:“昨儿去清宁宫向皇祖母请安时,皇祖母还特地问过了,说是为何现在岳父仍旧只是右侍郎,只不过是从先皇时的礼部转任了户部,还说这么下去的话,会让岳父无法展现出真正的实力,说要我尽快安排岳父入阁。”
张峦一听,吓得差点儿打哆嗦,急忙道:“陛下,入阁之事切莫再提,以臣的出身和能耐,与阁臣相差十万八千里。”
朱祐樘摇头道:“岳父,你本就已经是侍读学士,还兼管翰林院,入阁又有何妨呢?我跟怀大伴提过这件事,他说,让岳父你兼翰林学士,入阁参与机务,这样不用每天都到内阁当差,却能在内阁的排次上比后续入阁的人更高,如此不好吗?”
“啊?”
张峦一听,眼前一亮,心说真的好体贴啊。
皇帝知道我不喜欢当官,又清楚我懒惰,所以让我挂个阁臣的名号,还不用我每天都去当班,这女婿真是打着灯笼都难寻啊!
朱祐樘道:“本来年前翰苑中商议,由刘健刘先生入阁,这件事差不多都要定下来了。但皇祖母说,要是岳父你排次在刘先生之下的话,以后再做什么事,都会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没什么不便的。”
张峦感激地道,“以臣想来,只要能为朝廷做事,根本就无需在意自己是什么官职,就算无官在身只要陛下有吩咐,臣一定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