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将军已抵长沙城外十里下寨,遣使劝降,韩玄怒而斩使,尽起郡兵登城固守。”
“韩玄召黄忠议事,言语间多有敲打,黄忠默然领命,负责城南防务。”
“玄镜台密报:
魏延对其亲信部曲言,‘韩玄无能,长沙必破,大丈夫当择机而动,不可为庸主陪葬’。
已遣专人尝试接触,初步反馈积极。”
一切都在按照预想的方向展。
韩玄的暴躁和短视,让他错失了最后和平解决的机会。
而他对黄忠的猜忌和对魏延的忽视,则为我方的行动埋下了至关重要的伏笔。
劝降失败,攻城战自然无可避免。
关羽将军亲自率军,对长沙城起了第一轮试探性进攻。
战鼓擂动,喊杀震天。
然而,长沙城的防御,远非前三郡可比。
尤其是黄忠负责的南门方向,这位老将军虽然须皆白,
但手持一口赤血刀,立马于城楼之上,指挥若定,箭无虚。
刘备军数次冲锋,皆被他亲自率领的守军击退,甚至折损了一些士卒。
初战受挫的消息传来,营帐中的气氛想必有些凝重。
但我知道,这恰恰是计划的一部分。
黄忠的勇武,必须先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样才能衬托出后续“义释”的价值,也更能激化韩玄内心的猜忌。
果然,玄镜台很快传来了韩玄的反应:
“韩玄闻南门小挫,竟疑黄忠怠战,于城楼之上当众斥责,言语刻薄。黄忠面有怒色,强自隐忍。”
时机已至。
第二日,关羽将军再次领兵挑战。
这一次,他指名道姓,要与黄忠决一胜负。
这既是猛将之间的惺惺相惜,也是计划中关键的一环。
城楼之上,韩玄目光闪烁,犹豫不决。
他既希望黄忠能挫败关羽的锐气,又担心黄忠勇则勇矣,万一战败或是有其他心思……
最终,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无法拒绝,只得准许黄忠出战。
接下来的场景,几乎就是历史的重演,但通过玄镜台细致入微的情报描述,我得以窥见更多现场的细节与微妙之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位绝世猛将,在长沙城外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青龙偃月刀与赤血刀往来交错,寒光凛冽,马蹄翻飞,卷起漫天尘土。
两人大战近百回合,不分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