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三国野史! > 第79章 曹植七步赋诗消煞 汉中王挥泪斩刘封(第4页)

第79章 曹植七步赋诗消煞 汉中王挥泪斩刘封(第4页)

曹丕心中虽已有七分相信,但仍想试探其“投名状之诚”。正沉吟间,忽有快马急报:“启禀陛下!蜀将刘封已尽起绵竹之兵,约有五万之众,杀气腾腾,正向襄阳进发!其军前旗号上书,单要与叛将孟达决一死战!”

曹丕闻报,抚掌大笑道:“来得正好!孟卿,你既是真心归顺,便可领一支兵马,前往襄阳,取下那刘封的首级来见孤。若能办成此事,孤不但尽信你之忠诚,更当加官进爵,赏你良田美宅,让你在魏国享受无尽‘荣华富贵之气’!”

孟达心中暗暗叫苦,他深知刘封勇武,且此番前来,必然是抱着“必死之意”,岂是易与之辈?但他此刻已无退路,只得硬着头皮道:“陛下知遇之恩,臣万死不辞!只是,刘封乃是汉中王义子,亦是臣昔日袍泽,若能不动刀兵,以利害说之,使其亦能归降陛下,岂不更显陛下‘仁德之气’,亦可为大魏再添一员猛将?”

曹丕听其言语中肯,又念及其初来乍到,不宜逼之过甚,便点头应允,当即加封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遥领新城太守之职,令其火速赶往襄阳、樊城一带,相机行事,协助早已驻扎在那里的夏侯尚、徐晃二将,收取上庸诸郡县。

孟达领命,马不停蹄赶至襄阳,与夏侯尚、徐晃见过礼,得知刘封大军已在离城五十里外安营扎寨。孟达当即修书一封,情真意切,细述自己归魏之后所受之优待,又痛陈刘备之刻薄寡恩、赏罚不明,以及刘封此刻“危如累卵之气数”,劝说刘封效仿自己,早日归降曹魏,共享荣华。

刘封接到孟达劝降之书,只气得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他将那书信狠狠撕得粉碎,厉声怒骂:“孟达狗贼!他先是巧言令色,阻我发兵救援叔父,致使叔父英雄一世,最终却落得个兵败身死、‘怨煞’冲天的下场,害我背负‘不忠不义’之恶名!如今又想以花言巧语,诱我投降魏贼,离间我父子之亲情,断我‘忠义之根’!此等卖主求荣、反复无常之小人,我与他势不两立!”当即下令,将那前来送信的魏使斩首示众,以明其“死战之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次日,刘封尽起大军,阵列于襄阳城外,指名道姓,要与孟达决一死战。

孟达得知刘封撕书斩使,亦是勃然大怒,暗骂刘封不识时务,自寻死路。他亦点起本部兵马,与夏侯尚、徐晃合兵一处,出城迎战。

两军阵前,刘封立马于门旗之下,横刀怒指孟达,厉声骂道:“背国反贼!汝有何面目立于阵前,与我对阵!还不速速下马受缚,随我回成都向父王请罪,尚可留你一个全尸,免得死后魂魄都受‘军法之煞’的煎熬!”

孟达亦是毫不示弱,冷笑道:“刘封匹夫!汝死期已至眼前,兀自执迷不悟!真以为凭你这点微末道行,便能与我大魏‘天兵之威’抗衡么?今日便让你见识一下,何为‘天命所归之势’!”

刘封哪里还忍耐得住,大吼一声,拍马舞刀,如猛虎下山般直取孟达。二人战不三合,孟达便佯装不敌,拨马败走。刘封救父心切,又急于立功赎罪,不疑有诈,拍马紧追不舍,直杀出二十余里。

猛然间,只听一声炮响,伏兵四起!左有夏侯尚,右有徐晃,各引一支生力军,如同两柄尖刀,狠狠插入刘封军两翼!孟达亦在此刻勒转马头,回身复战。三路魏军成品字形,将刘封之兵马团团围住,发动猛烈攻击。魏军将士久经沙场,其“军阵之煞”远非刘封仓促组成的绵竹之兵可比。

刘封虽然骁勇,怎奈双拳难敌四手,又中了埋伏,军心大乱,“锐气”已失。一番血战,蜀军死伤惨重,刘封左冲右突,始终无法冲破魏军的重重包围,最终大败而逃,连夜率领残兵败将,向上庸方向溃退。背后魏军紧追不舍,喊杀声震天,那股“追亡逐北之煞”几乎要将刘封的神魂吞噬。

刘封狼狈逃至上庸城下,高声叫门。不料,城楼之上,箭如雨下,将他射退。只见原上庸都尉申耽,赫然立于敌楼之上,身披魏军铠甲,对其厉声叫道:“刘封休矣!我等早已归顺大魏,此城已非汝囊中之物!汝‘气数’已尽,还不速速下马受缚,更待何时!”

刘封见状,气得目眦欲裂,正欲下令强攻,却听背后喊杀声越来越近,魏军追兵已然掩杀而至。他知道上庸已不可守,只得忍痛放弃,引着残部,转向房陵方向奔逃。待奔至房陵城下,却见城头之上,早已遍插曹魏旗帜。守将申仪在敌楼之上,将令旗轻轻一招,城后便冲出一彪军马,旗号上赫然写着“右将军徐晃”!

刘封此刻已是走投无路,只觉一股“穷途末路之哀”与“众叛亲离之怨”充斥胸膛。他拼死力战,奋力杀出重围,部下士卒已十不存一,仅剩百余骑伤兵,如丧家之犬般,一路向西川成都方向逃窜而去。其身上那股原本的“少将军之气”也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无尽的疲惫与绝望。

刘封带着仅存的百余残骑,形容枯槁,衣甲破碎,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逃回成都。他入宫拜见汉中王刘备,一见之下,便扑倒在地,放声大哭,将兵败失城、被申耽申仪背叛、以及孟达早已投魏等等情事,一一细细奏明,言语之间,充满了“委屈之意”与“求生之望”。

刘备听罢,却是不见丝毫怜悯之色,反而怒火中烧,厉声斥道:“逆子!汝兵败将亡,失地辱国,还有何面目回来见我!枉我平日里将你视如己出,赐你‘刘氏之气’,你却如此辜负我的期望!”其“帝王之怒”如泰山压顶,直令刘封胆寒。

刘封泣不成声道:“父王息怒!叔父关公之难,实非孩儿不愿救援,皆因此前孟达那厮巧言令色,百般阻挠,致使孩儿错失良机,铸成大错啊!孩儿……孩儿亦是受了那贼子之‘蛊惑之意’啊!”

刘备闻言,更是怒不可遏,猛地一拍龙案,厉喝道:“住口!你须知道,你是食人君之禄,穿人君之衣,并非那没有知觉、任人摆布的土木偶人!孟达区区一属下,其言语便能左右你的‘决断之意’么?分明是你自己贪生怕死,怯懦无能,心怀‘私念之煞’,才致使云长孤立无援,最终含恨而亡!来人!与我将此不忠不孝之逆子,即刻推出辕门,斩首示众!以正国法,以儆效尤!以慰云长在天之‘英灵怨煞’!”

左右武士得令,如狼似虎般上前,将早已瘫软如泥的刘封拖拽而出。任凭刘封如何哭嚎求饶,刘备皆不为所动,其“铁石心肠之意”已决。

可怜刘封,英雄半世,最终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其被斩之后,怨气不散,魂魄飘荡,仿佛仍在哭诉着自己的“冤屈之意”与“命运不公之煞”。

汉中王刘备亲手下令斩杀义子刘封之后,心中却也并非毫无波澜。后来听闻孟达在刘封兵临城下之时,曾派人劝降,刘封非但没有动摇,反而裂其书,斩其使,坚守“忠义之节”,刘备心中亦是闪过一丝悔意。再加之哀痛二弟关羽之死,忧思过度,内外交困,竟因此染上了重病,卧床不起。伐吴之事,亦因此耽搁下来,整个蜀汉的“气数”也蒙上了一层难以挥去的阴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再说魏王曹丕,自继承王位之后,整顿朝纲,修订法令,赏罚分明,其“新朝锐气”蒸蒸日上。又统领甲兵三十万,南巡故里沛国谯县,于先祖陵墓之前,举行盛大祭典,大宴乡中父老耆宿,效仿当年汉高祖刘邦荣归故里、衣锦还乡之故事,以收拢人心,凝聚“龙脉之气”。

正当曹丕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之际,却闻镇守一方的大将军夏侯惇病危。曹丕闻讯,急忙返回邺郡,然夏侯惇已然薨逝。曹丕虽未亲自为其挂孝守灵,却也下令以王侯之礼厚葬,以彰其“辅弼元勋之功”。

就在这年八月,魏国境内祥瑞频现:有传石邑县凤凰来仪,其“祥瑞之气”笼罩百里;又有报临淄城麒麟出现,踏蹄而行,播撒“仁德之光”;更有人言黄龙现于邺郡漳水之中,龙吟震天,搅动风云,乃是“帝王之兆”!

于是,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等人,暗中观天象,卜休咎,又结合这些接二连三的“祥瑞之兆”,以及曹魏日益鼎盛的“国运之气”,商议之后,皆认为此乃上天示警,魏当代汉,乃是“天命所归之大势”。二人遂联合朝中华歆、王朗、辛毗、贾诩、刘廙、刘晔、陈矫、陈群、桓阶等一班手握重权、深谙“气数”变化的文武重臣,共计四十余人,浩浩荡荡,径直闯入汉献帝所在的内殿,以“天意民心”为名,逼迫汉献帝效仿尧舜禅让之古礼,将这早已名存实亡的汉家天下,禅让于魏王曹丕。

正是:金瓯残缺已多时,禅让之声又入帷。四百年炎汉终落幕,新朝王气正当时。

未知汉献帝面对这群如狼似虎、口称“天意”的曹魏臣子,将会作何回答,他的“炎汉天子之气”是否还能抵挡住这“改朝换代之煞”的侵蚀,且看下文分解。

喜欢三国野史!请大家收藏:()三国野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