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厂长的意思是,你这个朋友,想要把生产线弄到国内,找个集体企业,以代生产的方式,抵消生产线的钱。”
“原材料,还是人家出,我们只需要负责生产就可以。”
“然后还会按照代生产的产品,给我们加工费用?”
王东升只是听了一遍,就明白了沈耀祖这个朋友的想法。
这种方式,在这个年代还是比较稀少,最起码要到九十年代以后,才会出现。
这种方式,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有弊。
不过相对来说,这种方式,对王东升他们还是非常有利。
“对,就是这个意思。”
“这对你们刚开的厂子来说,还是非常合适。”
“进口的生产线,哪怕是二手的,也不会比国内新的生产线差。”
“只需要你完成相应的生产任务,生产线就归你们集体企业,前期可以为你们省下一大笔开支。”
“还不用为外汇发愁。”
“并且,你们在完成对方要求的生产任务基础上,还可以自己生产自己的产品。”
沈耀祖很想帮忙谈成这笔生意,说话的时候,多少会夹带着私货。
“能让我跟对方见面,具体谈一谈吗?”
王东升对这种合作方式,还是非常感兴趣。
当然,他也不能只听沈耀祖一人之言。
还是要具体跟人家正主谈完之后,才能确定要不要合作。
至于沈耀祖说的完成对方要求的生产任务,还可以生产自己的产品,并不是很相信。
谁也不是傻子,对方愿意以这种方式合作,是看中了国内的低廉劳动力。
肯定是想着赚更多钱,不往死里压榨,都对不起人家投资的这些生产线。
“没问题,你明天有没有时间,我这朋友正好在羊城,如果可以的话,我就帮你们约好时间。”
沈耀祖见王东升主动询问,还稍稍有些意外。
他都想好了,要是王东升无法接受这种方式,苦口婆心的去劝说。
现在完全是用不到了。
沈耀祖给王东升说这件事之前,他这个朋友,已经跟好几个集体企业还有国营厂商谈过。
但是,大家伙对这种合作模式,都不放心,也不想去尝试,让他这个朋友是处处碰壁。
出现这种情况,倒不是因为这些集体企业和国营企业,看不到这么合作的好处,主要还是他们思维的局限。
本能的会觉得这种合作,厂子就不是他们的,而是别人的错觉。
觉得这样做,就会完全被对方拿捏。
远不如自己弄生产线,自己说了算来得实在。
“我这边没问题,这几天都有时间。”
约定好时间,把陈建设安排好,王东升告辞离开。
今天这事儿,还真是意外之喜。
原本他对弄收音机,录音机生产线的事情,并没有那么着急。
现在也不得不提前规划。
还得跟郑永红提前打个招呼,询问他电子厂营业执照,能否生产收音机和录音机。
如果不能,还得继续申请生产收音机,录音机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