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大明锦小旗 > 第二幕 粮草暗战(第1页)

第二幕 粮草暗战(第1页)

第四章:沙包里的招魂幡

第一部分:乱象初现

1。北境粮慌与“鬼兆”

雪夜粮咒

天启十三年的雪,下得比往年来得更凶。北境的风裹着冰粒,抽在粮仓的木墙上,发出哭丧似的呜咽。沈砚拢了拢单薄的官袍,靴底碾过结冻的雪壳,咯吱声在死寂的营地里格外刺耳——他到任巡守官的第三天,粮仓就出了岔子。

"沈大人!您可算来了!"守仓老兵周德发的声音带着哭腔,冻得发紫的手指着敞开的粮囤。雪光反射下,十麻袋本该盛满精米的麻布口袋,此刻鼓鼓囊囊地瘫在地上,袋口裂开的缝隙里,滚出的不是米粒,是灰扑扑的沙粒。

沈砚蹲下身,指尖戳进麻袋。沙粒冰凉硌手,混着细碎的冰碴,绝不是北境军粮该有的样子。他抓起一把凑近看,沙粒里掺着些黑褐色的小颗粒,用指甲捻开,竟能闻到淡淡的铁锈味。

"昨夜还好好的。"周德发跺着冻僵的脚,棉帽上的雪沫簌簌往下掉,"戌时我巡仓时,这十袋米刚从地窖挪上来,袋口的封条都完好无损。可寅时换岗,小李子就听见里头有动静——像是有人拖着麻袋在地上蹭,窸窸窣窣的,他以为是耗子,没敢细看。。。。。。"

"蹭到什么地步?"沈砚打断他,目光扫过粮囤周围的地面。积雪被踩得乱七八糟,但靠近粮囤的地方,有几道平行的划痕,像是被什么重物拖拽过,痕迹尽头是墙角的阴影。

"说是。。。。。。从囤底一直蹭到墙根。"周德发的声音发颤,"等天亮开门,就成这样了。您看那儿——"

沈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心脏猛地一缩。沙粒从麻袋里漏出来,在雪地上积成个小小的堆,而堆中央,竟用磁沙拼出个歪歪扭扭的"冤"字。那字约有巴掌大,笔画边缘的沙粒微微凸起,像是被人用手指细细拢过,可稍一有风,最外围的沙粒就簌簌滚动,仿佛下一秒就要散架。

"邪门啊!"围观的士兵里有人低呼,"定是去年王守备的冤魂回来了!"

这话像根引线,瞬间点燃了营地里压抑的恐慌。去年冬天,时任粮官的王守备因"押运途中丢失五百石军粮"被弹劾,没等开春就死在牢里,死前还在喊冤。他家里人来收尸时,哭着说守备是被人陷害的,可那会儿北境正乱,谁也没心思追查。

"我就说不该挪这十袋米。"另一个老兵嘬着牙花子,"这地窖是王守备当年主持挖的,他死前提过,说这囤位压着不干净的东西。。。。。。"

沈砚没理会这些议论。他走到"冤"字前,蹲下身,用戴着手套的手指轻轻碰了碰沙粒。指尖传来微弱的吸力——果然是磁沙。他记得军械库的修补匠常用这东西,说是能粘住铁器上的锈渣。

"把所有麻袋都拆开。"沈砚站起身,拍掉手上的灰,"周德发,去叫文书房的人来,把现场画下来。另外,传我命令,今日起粮仓实行双人轮岗,寅时到卯时的岗哨,加派一人。"

周德发愣了愣:"大人,您是说。。。。。。这不是闹鬼?"

"是不是鬼,得查了才知道。"沈砚的目光落在墙角的划痕上,"先把磁沙收起来,用油纸包好,别让风吹散了。"

士兵们七手八脚地拆麻袋时,沈砚绕到粮囤后面。墙角的积雪被蹭掉了一块,露出下面的冻土,土上有个模糊的圆形压痕,边缘还粘着几根麻布纤维。他用靴尖蹭了蹭压痕,大小约有碗口粗,不像是耗子能弄出来的。

"大人,文书房的苏姑娘来了。"有人喊了一声。

沈砚回头,看见个穿青布棉袄的年轻女子,抱着个画夹站在粮囤外,眉眼清秀,只是脸色冻得发白。她是文书官苏文的女儿,听说父亲被牵连进粮案入狱后,就替父顶了文书的差事,平日里负责抄写账册、绘制地图。

"苏姑娘,麻烦你把现场画下来,尤其是地上的划痕和这个冤字。"沈砚指了指地面,"尽量细致些,连沙粒的排布都别漏。"

苏棠点点头,没多话,蹲下身打开画夹。她的手很稳,即使在寒风里,握着炭笔的指尖也没发抖。沈砚注意到她袖口里露出半截拓印用的桑皮纸,边角已经磨得毛糙了。

"这磁沙。。。。。。"苏棠突然开口,声音很轻,"大人不觉得奇怪吗?北境的沙子多是石英砂,很少有带磁性的。"

沈砚挑眉:"你见过?"

"家父的旧档里提过。"苏棠低头画着,炭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三年前修缮军械库时,从关外运来一批磁沙,说是用来修补铁甲的缝隙。后来剩下的,都存在仓库西角的杂货堆里。"

沈砚心里一动。他刚来北境,对仓库的存货不熟,但苏棠的话提醒了他——磁沙不是凭空出现的,有人特意把它带到了粮仓。

"拆完了!"拆麻袋的士兵突然喊,"大人,您看这麻袋里头!"

沈砚走过去,只见拆开的麻袋内侧,沾着一层薄薄的米糠,边缘还有被利器划破的小口,切口很整齐,不像是自然磨损。他捏起一点米糠闻了闻,有淡淡的霉味——这是陈米的味道,可据账册记录,这批粮是上个月刚到的新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德发,"沈砚的声音沉了些,"上个月的新米,为何会有陈米的米糠?"

周德发的脸瞬间白了:"这。。。。。。小人不知啊。地窖里的米都是按批次放的,新米旧米分得清清楚楚。。。。。。"

"去查。"沈砚打断他,"把地窖的出入记录拿来,还有上个月负责押运新米的人,也一并叫来问话。"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雪地上的"冤"字突然散了。最上面的磁沙被风卷着,打着旋儿飞向墙角,有几粒正巧落在苏棠的画纸上。她笔尖一顿,抬头看向沈砚,眼里闪过一丝了然——风再大,也吹不散刻意拢成的沙字,除非。。。。。。有人在暗处动了手脚。

沈砚顺着风的方向望去,粮仓的后墙爬满了枯藤,藤条间有个不起眼的小窗,窗纸破了个洞,黑洞洞的像只眼睛。他不动声色地记下位置,转身对众人说:"今日的事,谁也不许外传。若再有人造谣惑众,按军规处置。"

士兵们面面相觑,不敢再多说。苏棠收起画夹,走到沈砚身边,低声道:"大人,那划痕的间距,和仓库里的独轮车车轮差不多。"

沈砚看向她,发现这姑娘的眼睛很亮,像是能看透雪地里藏着的秘密。他想起苏文入狱前,曾是北境有名的"铁笔文书",据说任何假账都瞒不过他的眼睛——看来,女儿是继承了父亲的本事。

"苏姑娘,"沈砚的语气缓和了些,"烦你再跑一趟,去仓库西角看看,那批磁沙还在不在。"

苏棠点头应下,抱着画夹转身离开。她的脚印很快被新雪覆盖,像从未出现过。沈砚望着她的背影,又看了看墙角的小窗,心里已经有了个模糊的轮廓——所谓的"冤魂索粮",不过是有人借着王守备的旧案,用磁沙和破麻袋演的一场戏。

只是他不明白,这人费尽心机弄出这场"鬼换粮",到底是为了什么?是想掩盖粮仓里的猫腻,还是。。。。。。另有图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