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等。"杜贵绿豆般的小眼睛眯成一条缝,说道:"先去请大秦布业的李铭凯,若他拒绝,就问清楚原因,是不是已经将布匹售予官府。"
"明白。"
管家离去不久便带**复:
"李主事称大秦布业近期无多余布匹可供。我追问是否已售予官府,他答仅售出五匹。后经多方查证,确如其言。自六月起,大秦布业专注生产丝织品,麻布产量较少。官府欲购麻布,但因布业有订单在身,为避免巨额违约金,只能按原计划继续生产丝织品,此事遂告一段落。"
杜贵眼中闪过一丝精明,兴奋地拍掌:"这正是良机!快去再请几位布商前来商议对策!"
仓库火灾次日,官府紧急采购布匹。然而,八大布商却趁机抬价至十八贯半,接**日价格的两倍。传闻祁农听闻后暴怒不已,痛斥他们趁火**、卑劣**。
八大布商闻讯非但不惧,反觉喜出望外。
"虽该涨的价必须涨,但不可太过激进,以免逼得他们另寻他法,那样对我们不利。"杜贵建议道。
他还补充:"同时需派遣人手四处收购布匹,确保市场供应紧张。"
"此计甚妙!"众布商齐声附和。
于是布商一面向治粟部官员示好,表示愿意协商,另一面则派出大量人手,在市场上疯狂扫货。
官吏将此情形上报祁农,祁农再次痛骂布商两面三刀、厚颜**。
待官吏离去,祁农脸上的怒意顿时消散,嘴角浮现出一抹笑意:"现在闹得越凶,日后就有他们后悔的时候!"
吴家庄的青囊学宫里,吴巨将两人唤至面前,严肃地宣布:“从今以后,你叫李云龙,你叫楚云飞。”
几天后,距离咸阳百里外的渭南忽然出现了两位商人。
一人姓李名云龙,另一人姓楚名云飞。
他们声称手上有三万匹布料待售。
这一消息迅速传入布商们的耳中,立刻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
若这批布被官府购得,岂不是白忙一场?
于是,布商们急忙派人前去拜访这两位商人。
宴会上,李云龙和楚云飞占据主位,而布商们派出的代表则坐在两侧。
酒席结束后,布商代表询问二人背景:“两位是否合伙经营?”
李云龙笑答:“并非合伙,我和楚兄实为同父异母的兄弟。”
楚云飞点头附和。
布商代表疑惑道:“从未听闻秦国有如此知名的布商,二位来自何处?”
李云龙答:“我们来自魏国。”
楚云飞叹息道:“实不相瞒,我们近期生意受挫,急需周转资金,故欲出售这批布料。恰逢得知秦国有人大量收购布匹,所以我们前来,希望找到满意的价格。”
布商代表顿时明白。
“我们遍访三川郡各城,却无人能以合理价格收购如此大批布料。在渭南逗留数日无果,兄弟俩正准备前往咸阳碰运气,那里是秦国都城,定会有大商家愿意接手。”李云龙说道。
布商代表频频点头,心想此事绝不可让官府知晓,必须尽快告知自家主人。
“李先生和楚先生能否再等等?不,只需两日即可。这两日内,请暂停对外宣传,两日后,我们定为您引荐一位理想买家。”布商代表提议。
李云龙和楚云飞对视片刻,同意道:“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