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圣明!”
三个月后,苏州的番薯地绿得发亮。
马周穿着粗布麻衣,和张老五一起插番薯藤。
老农的手上还缠着绷带,那是反抗王德全时被打的,现在却握着锄头,笑得满脸皱纹。
“大人,今年准能收千亩。”
张老五擦着汗,
“到时候给长安送些去,让陛下尝尝咱们自己种的。”
马周点点头,目光落在远处的织造局。
那里已经改成了番薯仓库,门上贴着新写的对联:
“民为邦本,食为民天”。
长安的太极殿里,李承乾正看着墨家送来的新图纸。
上面画着个奇怪的机器,能把番薯磨成粉,再做成可以久存的“薯饼”。
“陛下,这玩意儿能让军粮保质期延长半年。”
墨云激动地说道,
“北疆的玄甲军再也不用吃发霉的粟米了!”
李承乾突然笑了,拿起笔在图纸上添了几笔:
“加上个蒸薯的格子,让百姓也能用。”
窗外的雪已经化了,露出青灰色的瓦檐。
李世民拄着拐杖走过,看见儿子在图纸上画番薯,突然停下了脚步。
“承乾,”
老皇帝的声音很轻,
“你还记得吗?当年你抓周,攥着块磨刀石不放。”
李承乾抬起头,看着李世民已经有些苍老的面容说道:
“记得。父皇说,刀能砍柴,也能杀人,就看握在谁手里。”
“番薯也一样。”
李世民笑了,
“能让百姓吃饱,也能让贪官送命,就看当官的有没有良心。”
马周的奏报随后送到,上面说苏州的百姓编了首歌谣:
“长安薯,甜如蜜,官不贪,民不饥。”
李承乾把奏报递给李世民,老皇帝看着看着,突然抹了把眼睛。
“好啊。”
他喃喃自语,
“好个长安薯。”